㕯
字义 反馈

复制

ㄋㄜˋ

口部 共7画 半包围结构 U+356F
汉语字典

口部

7画

4画

半包围结构

ne

MWKD

OBR

LDOJ

40227

356F

[2534251]

㕯字概述

折叠展开

〔㕯〕字拼音是nè 部首是口, 总笔画是7画。

〔㕯〕字是半包围结构

〔㕯〕字仓颉码是OBR 五笔是MWKD 四角号码是40227 郑码是LDOJ

〔㕯〕字的UNICODE是356F。 十进制为13679,UTF-32:0000356f,UTF-8:E3 95 AF。

〔㕯〕字的异体字是

㕯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ㄋㄜˋ

基本解释

同“”。说话迟钝。也作“”。《説文·㕯部》:“㕯,言之訥也。”

㕯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6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79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07頁,第3

唐韻》、《集韻》:女滑切;《韻會》:女刮切,𡘋音豽。
說文》:言之訥也。
玉篇》:下聲也,言不出口也。
廣韻》:言逆下也。

又,《廣韻》:內骨也。
集韻》:奴骨切,𡘋音訥。
廣韻》:㕯口。

又,《廣韻》、《集韻𡘋如劣切,音𤑔
廣韻》:言遲聲。
集韻》同「吶」。

又,《集韻》:女劣切,音笍──亦與吶同。

注解

〔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㕯〕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內、口

〔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è] ⑴ 同“訥”。说话迟钝。也作“呐”。《説文·㕯部》:“㕯,言之訥也。”

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㕯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女滑切頁碼67頁,第2

㕯言之訥也。从口从內。凡㕯之屬皆从㕯。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㕯,从口,从內,會意。內亦聲,字亦作左形右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女滑反頁碼189頁,第2行,第1

㕯言之訥也。從口内聲。凡㕯之屬,皆從㕯。

鍇注臣鍇曰:「《論語》云:『其言㕯㕯然,如不出諸其口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女滑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349頁,第1許惟賢157頁,第3

㕯言之訥也。

段注《檀弓》作呐同。其言呐呐然。如不岀諸其口。注。呐呐,舒小皃。此與《言部》訥音義皆同。故以訥釋㕯。

从口內。

段注內,入也。會意。內亦聲。女滑切。十五部。

凡㕯之屬皆从㕯。

㕯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33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90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54頁
4說文校箋第90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85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296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50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22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43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54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91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67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851頁【補遺】第16415頁
14通訓定聲第237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86頁【崇文】第741頁
16說文句讀第259頁
17說文新證第150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66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40頁,第5字

㕯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low-tongued; to stammer, to shout in triumph; the noise of shoting in battle

㕯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㕯(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㕯(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㕯(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㕯(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㕯(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