㮓
字义 反馈

复制

gèn ㄍㄣˋ

木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3B93
汉语字典

木部

13画

9画

左右结构

gen

gèn

SNGG

DPMM

FUBR

41912

3B93

[1234442125441]

㮓字概述

折叠展开

〔㮓〕字拼音是gèn 部首是木, 总笔画是13画。

〔㮓〕字是左右结构

〔㮓〕字仓颉码是DPMM 五笔是SNGG 四角号码是41912 郑码是FUBR

〔㮓〕字的UNICODE是3B93。 十进制为15251,UTF-32:00003b93,UTF-8:E3 AE 93。

〔㮓〕字的异体字是

㮓的意思

折叠展开

gènㄍㄣˋ

基本解释

同“亙(亘)”。

㮓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85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538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484頁,第25

古文: 亙 、 𣍭

說文》──居鄧切──竟也。
〇〔按〕今經史俱作𠄣。註詳二部,此不𡘋載。

注解

〔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㮓〕字拼音是gè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恆

〔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èn] ⑴ 同“亙(亘)”。

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㮓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古鄧切頁碼193頁,第28

𣘰

異體㮓、𣕲

𣘰竟也。从木𢛢聲。

𠄭

異體𠄣、亙、亘

𠄭古文㮓。

附注按:古文「𠄣」訛月為舟,當為《詩》「如月之恆」的本字。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字形『二』疑指天地,月出天地之間,而以半為恆見也;後加『弓』當作聲符用。戰國文字『月』與『外』常互用,故『月』替換為『外』,原指事字所要表達的意義已不明顯了。後世或加心作『恆』,表示心理狀態之有恆,《說文》恆與亙不同字,恆行而亙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都亙反頁碼496頁,第7行,第2

𠄭竟也。從木恆聲。

鍇注臣鍇曰:「竟者,竟極之也,橫亙之也。」

反切………頁碼496頁,第7行,第3

古文㮓。

鍇注臣鍇曰:「舟竟兩岸也,《詩》曰:『造舟爲梁。』梁,橫亙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古鄧切古音第六部頁碼1077頁,第4許惟賢474頁,第5

𠄭竟也。

段注《弓人》注曰:恆讀爲㮓。㮓,竟也《大雅》。恆之秬秠。毛云:恆,徧也。徧與竟義相足。

從木。𢛢聲。

段注古鄧切。六部。

古文㮓。

段注按今字多用亙。不用㮓。舟在二之閒。絕流而竟。會意也。恆之字本從心從𠄭

亙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82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497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383頁
4說文校箋第248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239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85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49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23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6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51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246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197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240頁【補遺】第16917頁
14通訓定聲第307頁,第2字
15通訓定聲第309頁,第2字
16說文義證第517頁【崇文】第2065頁
17說文句讀第781頁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98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596頁,第1字

㮓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ame as 亙 堥) an extreme limit, to fill, universal, connected, revolve

㮓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㮓(简·秦·关沮) 关沮

㮓(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㮓(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㮓(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