䟺
字义 反馈

复制

bǎng ㄅㄤˇ bèi ㄅㄟˋ pèi ㄆㄟˋ

足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47FA
汉语字典

足部

14画

7画

左右结构

bang bei pei

bǎng bèi pèi

KHMY

RMBUC

JILO

66180

47FA

[25121212511134]

䟺字概述

折叠展开

〔䟺〕字拼音是bǎng,bèi,pèi 部首是足, 总笔画是14画。

〔䟺〕字是左右结构

〔䟺〕字仓颉码是RMBUC 五笔是KHMY 四角号码是66180 郑码是JILO

〔䟺〕字的UNICODE是47FA。 十进制为18426,UTF-32:000047fa,UTF-8:E4 9F BA。

〔䟺〕字的异体字是

䟺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详细解释

1.拼音bèi。

2.步行时两足箕张, 走不开。

3.通狈, 传说中一种似狼的兽。

详细解释

1.拼音pèi。

2.急行貌。

3.[赖~] 又作“䠭~”, 行不正。

4.《汉语方言大字典》: 读音bèi、bài。

5.[~牵] 吴语。

6.纤夫拉纤。

7.故意作对, 闹别扭:监格家伙总归告别人家~( 这个家伙总跟别人作对)。

8.[~跌] 绊了一跤。吴语。

9.[~赖] 不干净。中原官话。

䟺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33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1226頁,第42

標點整理本: 第1206頁,第9

唐韻》、《集韻𡘋博蓋切,音貝。
說文》:步行躐跋也。或作䟛、跋,通作狽。

又,《廣韻》、《集韻𡘋蒲蓋切,音旆──賴䟺,行不正也。

又,《集韻》:普蓋切,音霈──急行貌。

注解

〔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䟺〕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ǎng、bèi、p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貝

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䟺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博蓋切頁碼61頁,第30

䟺步行獵跋也。从足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補會反頁碼176頁,第6行,第1

䟺步行躐跋也。從足具聲。

鍇注臣鍇曰:「躐,礙也;跋,艸行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博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330頁,第3許惟賢148頁,第7

䟺步行獵跋也。

段注獵今之躐字。踐也。《毛傳》曰:跋,躐也。老狼進則躐其胡。獵跋猶踐踏也。

从足。貝聲。

段注博葢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狼狽當作狼䟺。狽乃無此字,後人所造。

「狼䟺(跋)其胡」,後作狼狽,誤也。前踏其髮,後踏其尾,進退不便也。作狼狽相倚者不通。

狼跋亦作狼䟺。䟺、跋一去一入,實即一字耳。《詩》「狼跋其胡」,後人誤書作狼狽,已非;更造為狼、狽二獸,有狼狽為奸等語,可謂不通之極矣。顛沛之沛亦䟺、跋二字之借(顛沛=顛跋)。

狼䟺亦作狼跋,䟺、跋一去一入,實一字耳。顛沛之沛即此三字之假。

䟺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21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78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45頁
4說文校箋第85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80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277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47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16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1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49頁,第34字
11標注說文第86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640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748頁【補遺】第16397頁
14通訓定聲第2619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77頁【崇文】第705頁
16說文句讀第243頁
17章授筆記第96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59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27頁,第10字

䟺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walk slowly because of the wrong position of the feet, (same as 狽) a kind of wolf with shorter forelegs, lame; crippled

䟺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䟺(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