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ㄐㄧˊ ㄑㄧˋ

一部 共8画 独体字 U+4E9F
汉语字典

一部

8画

独体字

ji qi

会意字

BKCG

MEM NEM

YJXA

17104

0069

5629

4E9F

[52251541] 横撇/横钩、竖钩、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点、横

亟字概述

折叠展开

〔亟〕字拼音是jí,qì 部首是一, 总笔画是8画。

〔亟〕字是独体字 五行属木。

〔亟〕字仓颉码是MEM NEM 五笔是BKCG 四角号码是17104 郑码是YJXA 中文电码是0069 区位码是5629

〔亟〕字的UNICODE是4E9F。 十进制为20127,UTF-32:00004e9f,UTF-8:E4 BA 9F。

〔亟〕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亟〕字的异体字是

亟的笔顺

折叠展开

亟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ㄐㄧˊ

基本解释

急切。~~。~待解决。~须纠正。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会意。甲骨文字形,是“”(古極字)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极点,尽头) 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urgent; imperative

亟,急也。 —— 《广雅》亟其乘屋。 —— 《诗·豳风·七月》小饭而亟之。 —— 《礼记·少仪》欲霸之亟成。 —— 《战国策·宋策》亟言之。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君亟定变法之虑。 —— 《商君书·更法》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 《孟子·梁惠王上》趣赵兵亟入关。 —— 《史记·陈涉世家》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 —— 《广东军务记》

亟欲;亟盼;亟肄(加紧训练);亟务(紧要之事)

2.另见 qì。

2ㄑㄧˋ

基本解释

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

详细解释

副词

1.屡次 repeatedly; time and again。如:亟叹(屡次感叹);亟请(多次请求)

2.另见 jí。

1ㄐㄧˊ

详细解释

紧急、急切。

《战国策•齐策三》:“可以令楚王亟入下东国。”唐•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亟待解决、需款孔亟、亟望甘霖。

2ㄑㄧˋ

详细解释

屡次、每每。

《左传•隐公元年》:“亟请于武公。”《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

1ㄐㄧˊ

详细解释

急迫。

亟待、灾民亟需我们的帮助。

2ㄑㄧˋ

详细解释

多次;屡次。

亟经交涉、亟闻其名。

亟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二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87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12頁,第17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𡘋音棘──敏也、疾也。
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
詩・大雅》:經始勿亟。
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註〕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又,《廣韻》、《集韻𡘋去吏切,音唭──頻數也。
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

又,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亟。

又,與棘通。
詩・大雅》:匪棘其欲。

又,與革通。
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又,與極通。
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注解

〔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二部

〔亟〕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í、qì,独体字,可拆字为二、勹、叹、!、丂、叹、一,五行属

〔亟〕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亟”( 古極字 )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是极点,尽头。

〔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í] ⑴ 急切 [qì] ⑴ 屡次

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亟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紀力切、去吏切頁碼452頁,第2

亟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

鉉注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也。」

附注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亟,古極字……亟字中从人,而上下有二橫畫,上極於頂,下極於踵,而極之本義昭然可覩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气至反頁碼1061頁,第7行,第2

亟敏疾也。從人、口、又、二。二,天地也。

鍇注臣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乎?時不可失,疾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紀力切、去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721頁,第3許惟賢1183頁,第5

亟敏疾也。

段注《攴部》曰:敏者,疾也。疾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之字也。後人以捷當之。今人亟分入聲去聲。入之訓急也。去之訓數也。古無是分別。數亦急也。非有二義。詩。亟其乘屋。箋云:亟,急也。詩多叚棘爲亟。如棘人欒欒。傳曰:棘,急也。我是用棘。非棘其欲。皆同。《禮記》作匪革其猶。革亦亟之叚借字也。《釋言》曰:悈,急也。亦作㥛。皆亟字之異者耳。

从人口又二。二,天地也。

段注徐鍇曰:乘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也。玉裁謂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手病口病。夙夜匪懈。君子自强不息。人道之所以與天地參也。故从人,从二。紀力切。又去吏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當與茍同,敬也。亟訓敬,引申為敏捷,與肅訓敬引申訓敏捷同。《詩》「謂天蓋[高],不敢不跼;謂地蓋厚,不敢不[蹐]。」从又从口二者,皆有恭敬意。或云即南北極之亟,新則新矣,未必也。

从二者,象跼天脊地(?)。人在天地之間,手口並需,故曰亟(?)。

白话解释

亟,敏捷迅速。字形采用“人、口、又、二”会义。二,表示天地。

亟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94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15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57頁
4說文校箋第599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535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98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32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66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4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57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575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74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136頁【補遺】第17975頁
14通訓定聲第83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87頁【崇文】第4745頁
16說文句讀第1960頁
17說文新證第903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562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61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242頁,第1字

亟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urgently, immediately, extremely
  2. dringend, vordringlich (Adj)​, häufig, oft (qi4)​ (Adj)
  3. promptement, promptement

亟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亟(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亟(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亟(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亟(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亟(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亟(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亟(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亟(简·秦·龙岗) 龙岗

亟(简·秦·关沮) 关沮

亟(简·秦·里耶) 里耶

亟(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亟(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亟(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亟(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亟(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亟(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亟(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亟(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