箾
笔顺 反馈

复制

shuò ㄕㄨㄛˋ xiāo ㄒㄧㄠ qiào ㄑㄧㄠˋ

⺮部 共15画 上下结构 U+7BBE
汉语字典

⺮部

15画

9画

上下结构

shuo xiao qiao

shuò xiāo qiào

TIEJ

HFBN

MKQK

88223

7BBE

[314314243251122] 撇、横、点、撇、横、点、竖、点、撇、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

箾字概述

折叠展开

〔箾〕字拼音是shuò,xiāo,qiào 部首是⺮, 总笔画是15画。

〔箾〕字是上下结构

〔箾〕字仓颉码是HFBN 五笔是TIEJ 四角号码是88223 郑码是MKQK

〔箾〕字的UNICODE是7BBE。 十进制为31678,UTF-32:00007bbe,UTF-8:E7 AE BE。

箾的意思

折叠展开

1shuòㄕㄨㄛˋ

基本解释

古代跳舞人手中拿的竿状舞具。

以竿击人。

2xiāoㄒㄧㄠ

基本解释

古同“”。

3qiàoㄑㄧㄠˋ

基本解释

古同“”,装刀剑的套子。

箾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28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891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851頁,第11

廣韻》:蘇彫切;《正韻》:先彫切,𡘋音蕭──與簫同,象箾,樂器,舞者所執。
左傳・襄二十九年》:季子觀樂,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註〕象箾,舞所執。

說文》:虞舜樂曰《箾韶》,《尚書》作《簫韶》。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色角切,音朔。
荀子・禮論篇》:《》、《》、《》、《》、《𥳑》。〔註〕舞曲名。張衡〈西京賦〉:飛𦉻潚箾,流鏑𢶉㩧。〔註〕箾,音朔──潚箾,𦉻形。
玉篇》:以竿擊人也。

又,《字彙補》:《左傳》象箾註,原音朔,與韶、箾異音,惟司馬氏从所交切。

注解

〔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uò、xiāo、qi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削

〔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uò] ⑴ 古代跳舞人手中拿的竿状舞具。⑵ 以竿击人。 [xiāo] ⑴ 古同“箫”。 [qiào] ⑴ 古同“鞘”,装刀剑的套子。

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箾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所角切、蘇彫切頁碼145頁,第18

箾以竿擊人也。从竹削聲。虞舜樂曰箾韶。又音簫。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色捉反頁碼372頁,第1行,第3

箾㠯竿擊人也。從竹削聲。虞舜樂曰箾韶。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所角切古音第二部頁碼784頁,第2許惟賢349頁,第10

箾㠯竿擊人也。

段注《西京賦》曰:飛䍐潚箾。薛曰:潚箾,䍐形也。按䍐者,网之以竿爲柄者也。《左傳》。舞象箾南籥。杜曰:象箾,舞所執。南籥,以籥舞也。箾不知何等器。豈以竿舞與。

从竹。削聲。

段注所角切。二部。

虞舜樂曰箾韶。

段注按音部引書《簫韶》九成。知《皋陶謨》字作簫。此云箾韶。葢據《左傳》。左云見舞韶箾者。此作箾韶。見書。與左一也。孔疏云:箾卽簫字。《釋文》箾音簫。與上文象箾音朔異。今按同爲樂名。不當《異義》異音。疏引賈逵釋象箾云:箾舞曲名。言天下樂削去無道。於箾韶又不引賈注。

箾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8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386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297頁
4說文校箋第192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180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65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14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633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95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15頁,第32字
11標注說文第190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150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918頁【補遺】第16722頁【後編】第18190頁
14通訓定聲第126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390頁【崇文】第1557頁
16說文句讀第580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8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469頁,第2字

箾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usical instrument like pan-pipes, bamboo flute

箾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箾(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箾(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箾(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箾(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箾(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