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ā ㄔㄚ chá ㄔㄚˊ chǎ ㄔㄚˇ

又部 共3画 独体字 U+53C9
汉语字典

又部

3画

独体字

cha

chā chá chǎ

指事字

CYI

EI

XSS

77403

0643

1870

53C9

[544] 横撇/横钩、捺、点

叉字概述

折叠展开

〔叉〕字拼音是chā,chá,chǎ 部首是又, 总笔画是3画。

〔叉〕字是独体字 五行属金。

〔叉〕字仓颉码是EI 五笔是CYI 四角号码是77403 郑码是XSS 中文电码是0643 区位码是1870

〔叉〕字的UNICODE是53C9。 十进制为21449,UTF-32:000053c9,UTF-8:E5 8F 89。

〔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叉〕字的异体字是

叉的笔顺

折叠展开

叉的意思

折叠展开

1chāㄔㄚ

基本解释

交错。~腰。

一头分歧便于扎取的器具。~子。

详细解释

动词

1.指事。小篆为“”(即手)上加一点,指出叉手的动向。本义:交错,交叉。

2.手指相交错。也泛指一般的交错、交叉cross

叉,手指相错也。 —— 《说文》。段注:“谓手指与物相错也。凡布指错物间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头皆曰叉。”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 《全唐诗话》

叉手。

3.刺;扎取 stick; work with a fork; fork。如:叉了一槽干草;叉鱼。

名词

1.古代的一种兵器,头有分杈cha, a weapon in anciant China,which the end is forked

红漆了叉。 —— 元·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叉子fork

挺叉来往。 —— 《文选 ·潘岳·西征赋》。注:“叉,取鱼叉也。”

鱼叉;粪叉;叉竿(带叉头的竿)

3.两短直线相交所成的图形 cross。如:打个叉。

4.另见 chá;chǎ;chà。

2cháㄔㄚˊ

基本解释

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一辆车~在路口。

详细解释

动词

1.挡住,卡住block up; jam

那大师傅就叉着门,不叫我们走。 —— 《儿女英雄传》

2.另见 chā;chǎ,chà。

3chǎㄔㄚˇ

基本解释

分开张开。~开两腿。

详细解释

动词

1.分开,成叉形 fork。如:叉着腿站着;拇指和食指叉成个“”字。

2.另见 chā;chá;chà。

4chàㄔㄚˋ

详细解释

动词

1.用同“”。分岔 fork。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与大河相通的小河)

2.使前进、谈话的方向偏向另一边 parry。如:急忙叉开说;路没选中,一下叉到别地方去了。

3.另见 chā;chá;chǎ。

1chāㄔㄚ

详细解释

1.交错。

双手交叉。

2.刺取、刺杀。

《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杨政传》:“旄头又以戟叉政,伤胸,政犹不退。”

叉鱼。

3.用手掐住人的脖子将人推开。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骂了我一场,叉出我门来了。”

叉出门去。

1.一端有分歧的器物。

刀叉、鱼叉、音叉。

2.称用以表示错误或作废的“”形符号。

错误的请打一个叉。

分歧的。

叉路。

2chǎㄔㄚˇ

详细解释

分开、张开。

《水浒传•第二一回》:“这婆子乘著酒兴,叉开五指,去那唐牛儿脸上连打两掌。”

叉著双腿。

3cháㄔㄚˊ

详细解释

阻塞、堵塞。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待要出门,那大师傅就叉著门,不叫我们走。”

一块骨头叉在喉咙里。

1chāㄔㄚ

详细解释

1.一种有长柄,末端呈多个锯齿状的器具。陆⃝也作“叉儿”。

刀叉、鱼叉、音叉。

2.用叉取物。

叉鱼。

3.交错。

两手叉于胸前。

4.指“X”的符号,用以表示错误或作废的意思。陆⃝也作“叉儿”。

错误的打个叉。

5.台⃝分歧的。

头发分叉、三叉路口。

2chāㄔㄚ

详细解释

卡住;挡著。

咽喉叉到鱼刺、路给叉住了。

3chāㄔㄚ

详细解释

张开;分开。

两手叉开、叉著双腿、叉开五指。

4chàㄔㄚˋ

详细解释

泛指由物体主干分出的部分。台⃝即“”。

叉枝。

叉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又部

武英殿刻本: 第383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5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95頁,第26

唐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𡘋音差。
說文》:手指相錯。
玉篇》:指相交也。
增韻》:俗呼拱手曰叉手。柳宗元詩:入郡腰常折,逢人手盡叉。

又,《酉陽雜俎》:蘇都識匿國有夜叉城,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
唐書・酷吏傳》:監察御史李全交酷虐,號鬼面夜叉。

又,《唐韻》:楚佳切;《集韻》:初佳切;《正韻》:初皆切,𡘋音釵──義同。

又,《正韻》:婦人𡵨筓,同「釵」。

又,《正韻》:兩枝也。

注解

〔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又部

〔叉〕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ā、chá、chǎ,独体字,可拆字为又、丶,五行属

〔叉〕字造字法是指事。小篆为“又”( 即手 )上加一点,指出叉手的动向。本义是交错,交叉。

〔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ā] ⑴ 交错⑵ 一头分歧便于扎取的器具 [chá] ⑴ 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 [chǎ] ⑴ 分开张开

叉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叉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叉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初牙切頁碼89頁,第7

叉手指相錯也。从又,象叉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初牙反頁碼244頁,第3行,第2

叉手指相錯也。從又,象叉之形

鍇注臣鍇曰:「所叉也,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初牙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457頁,第4許惟賢206頁,第3

叉手措相錯也。

段注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閒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是以首筓曰叉。今字作釵。《魚部》鰸下云:大如叉股。譙周《異物志》曰:涪陵多大龜。其甲可以。其緣中叉似瑇瑁。俗名曰靈叉。劉逵注《蜀都賦》,常璩述《華陽國志》,郭樸注《爾雅》皆用其語。緣中叉,謂緣可爲釵也。今《爾雅》注譌作緣中文似瑇瑁,俗呼爲靈龜。自賈公彥《周禮》疏所引巳然矣。

从又一。

段注此字今補。象指閒有物也。

象叉之形。

段注初牙切。古音在十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指叉。爪,覆手也。

叉,指叉。爪,覆手也。

指叉。爪乃覆手也。

白话解释

叉,手指相交错。字形采用“又”作字根,“一”像手指叉东西的样子。

字形解说

金文、篆文、楷書叉字都從又,又為右手,在手指中間以一橫畫來表示手指相互相錯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叉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77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247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196頁
4說文校箋第120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114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40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69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62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9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72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120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89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438頁【補遺】第16507頁
14通訓定聲第197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44頁【崇文】第973頁
16說文句讀第346頁
17章授筆記第131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38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05頁,第3字

叉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rotch; fork, prong
  2. Gabel (S)​, Heugabel
  3. fourche, fourchette, saisir avec une fourche, cocher, obstruer, bloquer, bifurquer, diviser

叉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叉(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叉(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叉(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叉(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叉(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叉(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