籚
笔顺 反馈

复制

ㄌㄨˊ

⺮部 共22画 上下结构 U+7C5A
汉语字典

⺮部

22画

16画

上下结构

lu

THAL 86 、 THLL 98

HYPT

MIKL

88212

7C5A

[3143142153152512125221] 撇、横、点、撇、横、点、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竖、竖、横

籚字概述

折叠展开

〔籚〕字拼音是lú 部首是⺮, 总笔画是22画。

〔籚〕字是上下结构

〔籚〕字仓颉码是HYPT 五笔是THAL 86 、 THLL 98 四角号码是88212 郑码是MIKL

〔籚〕字的UNICODE是7C5A。 十进制为31834,UTF-32:00007c5a,UTF-8:E7 B1 9A。

〔籚〕字的异体字是

籚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ㄌㄨˊ

基本解释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

矛、戟的柄。

筐;饭器。

古同“”。

籚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58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904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865頁,第8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𡘋音盧。
廣韻》:籚西竹,出會稽。戴凱之《竹譜》:有竹象籚,因以爲名;東甌諸郡,緣海所生;肌理勻淨,筠色潤貞;凡今之篪,匪兹不鳴。

又,《類篇》:筐也。大曰籚,小曰籃。
儀禮・士昏禮》〔註〕:笲竹器而衣者,其形蓋如今之筥𥬔籚矣。

又,通作廬。
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廬。〔註〕矛戟柄也。

又,《韻會》同「櫨」,柱上拊也。〈晉語〉:侏儒扶籚。

注解

〔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籚〕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盧

〔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ú]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⑵ 矛、戟的柄。⑶ 筐;饭器。⑷ 古同“櫨”。

籚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籚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籚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洛乎切頁碼144頁,第34

籚積竹矛𢧢矜也。从竹盧聲。《春秋國語》曰:「朱儒扶籚。」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論孤反頁碼370頁,第4行,第1

籚積竹,矛戟矜也。從竹盧聲。《春秋國語》:「朱儒扶籚。」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洛乎切古音第五部頁碼779頁,第2許惟賢347頁,第9

籚積竹矛𢧢矝也。

段注積竹見《殳部》。矝,柄也。《考工記》。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注。廬,矛𢧢矜柲也。按廬者,籚之假借字也。《釋文》曰:廬,本或作籚。

从竹。盧聲。

段注洛乎切。五部。

《春秋國語》曰:朱儒扶籚。

段注《晉語》文。今本朱籚作侏盧。朱儒扶籚,《西京賦》所謂都盧尋橦也。

籚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6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384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296頁
4說文校箋第191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179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64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14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61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45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1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188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149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897頁【補遺】第16719頁
14通訓定聲第158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387頁【崇文】第1545頁
16說文句讀第576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77頁,第4字
18古字釋要第466頁,第8字

籚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amboo; the handle of the spear

籚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籚(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籚(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籚(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籚(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