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tíngkàng

分廷抗礼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怎么读

注音 ㄈㄣ ㄊㄧㄥˊ ㄎㄤˋ ㄌㄧˇ

繁体 分廷抗禮

近义词 分庭抗礼

分廷抗礼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分庭抗礼”。见“分庭抗礼”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分庭抗礼”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分庭抗礼”原作“分庭伉礼”。《庄子・渔父》中曾记载一段关于孔子的故事。有一天,孔子带著弟子到郊外游玩,遇到一位老渔夫。孔子与他谈话后,觉得他见多识广,谈吐不俗,似非普通人,便问他住处,想再上门多向他请教些道理,没想到渔夫却不理会,撑船而去。孔子相当敬重他,站在岸边一直等到他人影消失后才离去。他的学生子路无法理解老师何以如此尊敬一位渔夫,便问:“学生侍奉夫子您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从没见过有人这样对您。以往天子诸侯接见您,没有不以相称的礼节对待,您总还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今天这位渔夫对您无礼,您却弯腰屈身,对他如此恭敬,有点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机教育子路,指出人无贵贱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文中的“分庭伉礼”指诸侯以分处庭中,相对设礼,以平等的礼节对待孔子。后来“分庭抗礼”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当。亦用于比喻两者对立。

【书证】

  • 01.《旧五代史・卷五一・唐书・宗室列传・秦王从荣》邵晋涵注引《五代史补》:“辇尤能为诗,宾主相遇甚欢。自是出入门下者,当时名士有若张杭、高文蔚、何仲举之徒,莫不分廷抗礼,更唱迭和。”

分廷抗礼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ēn,fèn), 刀部,共4画

㈠ 分 [ fēn ]

①. 区划开。 如: 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②.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 如: 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③.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 如: 分会。分行(háng )。

④. 散,离。 如: 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⑤. 辨别。 如: 区分。分析。

⑥. 区划而成的部分。 如: 二分之一。

⑦. 一半。 如: 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㈡ 分 [ fèn ]

①.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如: 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

②.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 如: 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

③. 料想。 如: “自分已死久矣”。

④.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如: 知识分子。

读音(tíng), 廴部,共6画

①.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 如: 朝(cháo )廷。宫廷。廷杖。廷试(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廷对(a.在朝廷中当众对答;b.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

读音(kàng), 手部,共7画

①. 抵御。 如: 抗击。抗争。抗拒。抵抗。顽抗。

②. 拒绝。 如: 抗议。抗上。抗命。抗税。

③. 对等。 如: 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读音(lǐ), 示部,共5画

①.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 如: 婚礼。丧(sāng)礼。典礼。

②.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如: 礼教(jiào)。礼治。克己复礼。

③.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如: 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

④.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 如: 礼物。礼金。献礼。

⑤.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⑥. 姓。

分廷抗礼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