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nwángchǐhán

唇亡齿寒

拼音 chún wáng chǐ hán 怎么读

注音 ㄔㄨㄣˊ ㄨㄤˊ ㄔˇ ㄏㄢˊ

繁体 脣亡齒寒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休戚相关 巢毁卵破 唇齿相依 辅车相依 覆巢之下无完卵 息息相关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反义词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不接 齿亡舌存 素昧平生 隔岸观火

唇亡齿寒的意思

折叠展开

亡:没有。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例子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正音”,读作“wáng”,不能读作“máng”。

辨形齿”,不能写作“”。

辨析见“唇齿相依”。

歇后语 1. 豁牙子过冬 —— 唇亡齿寒
2. 宫之奇假道 —— 唇亡齿寒

谜语 口无遮挡 (谜底:唇亡齿寒)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

唇亡齿寒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唇齿相依”、“辅车相依

【典源】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1],以伐[2]。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4]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注解

[1]虞:周代国名,地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于春秋时为晋国所灭。

[2]虢:音guó,此指北虢,为周文王之弟虢仲后裔的封地,地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3]玩:音wàn,安于习惯而松懈、轻忽。

[4]辅车:辅,颊骨;车,牙床。

《左传・哀公八年》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复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疾之。王问于子泄,对曰:“鲁虽无以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雠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

【典故】

据《左传・僖公五年》载:春秋时代,晋国与虞、虢两个小国相邻,晋国一直想并吞这两个小国。晋献公计划先攻打虢国,于是派人送良马和玉璧给虞国,希望能够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受到诱惑,答应了晋国,晋国因此很快地攻下虢国的一个都城。过了三年,晋国又再度要求虞国借道以便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他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两国互为表里,如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也会跟著灭亡。我们不能开启晋国侵略野心,更不能轻忽的引进外国的军队。一次已经太过分了,怎么可以再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颊骨和牙床互相依存,就像是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寒冷』的道理,指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情况。”但是虞公不听从规劝,认为晋国不会伤害同宗的虞国,因此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果然晋国灭了虢国之后,就在回程中也把虞国给灭了。典源又见《左传・哀公八年》。内容则是表述鲁哀公八年时,吴国要攻打鲁国,公山不狃对吴王说:“鲁国虽然没有靠山,可是一旦有事情发生,诸侯都会来救援。晋国与齐国、楚国一起辅助鲁国,你要面对的是四个敌国。鲁国就像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君王应该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怎么会不救鲁国呢?”后来“唇亡齿寒”就用来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书证】

  • 01.《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源)
  • 02.《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然某等区区,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豪牦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嵎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
  • 03.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而讨之无名。”
  • 04.《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 05.《明史・卷一四三・高巍列传》:“此皆竖儒偏见,病藩封太重,疑虑太深,乃至此。夫唇亡齿寒,人人自危。”

【用法】

语义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类别用在“祸福相依”的表述上。

例句

依战略形势来看,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你要不救他的公司,少了屏障,唇亡齿寒,下一次的风暴就轮到你了。

正所谓唇亡齿寒,同一栋大楼的居民,只要一户人家不小心,必定波及其他住户。

这两家公司依存度很高,只要有一家出问题,唇亡齿寒,另外一家也就麻烦了。

我们和他们公司是相关企业,利害与共,任何一家倒闭,都会发生唇亡齿寒的后果。

【辨识】

同义“唇亡齿寒”及“唇齿相依”都有关系密切,相互依附生存的意思。

异义“唇亡齿寒”侧重于强调利害与共的关系;“唇齿相依”则侧重于强调互相依附的关系。

例句
唇亡齿寒唇齿相依例句
我们和某某公司是相关企业,利害与共,任何一家倒闭,都会发生唇亡齿寒的后果。
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可说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

唇亡齿寒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If one of two interdependent things falls; the other is in danger.
  2. 唇がなくなれば歯が寒(さむ)くなる。緊密(きんみつ)な相互依存(そうごいぞん)関係のたとえ
  3. лишиться прикрытия и очутиться под удáром

唇亡齿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ún), 口部,共10画

①.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 如: 嘴唇。唇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唇膏。唇裂。唇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唇吻(嘴唇,喻口才、言辞)。唇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读音(wáng,wú), 亠部,共3画

㈠ 亡 [ wáng ]

①. 逃。 如: 逃亡。流亡。

②. 失去。 如: 亡佚。亡羊补牢。

③. 死。 如: 伤亡。死亡。

④. 灭。 如: 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㈡ 亡 [ wú ]

①. 古同“无”,没有。

齿

读音(chǐ), 齿部,共8画

①.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 如: 牙齿。齿腔。齿髓。齿龈。齿冷(笑必开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冷。因谓讥笑于人,如“令人齿齿”)。

②. 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 如: 齿轮。锯齿。梳子齿儿。

③. 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 如: 马齿徒增(旧时自谦年长无能)。

④. 并列。 如: 不齿(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表示鄙弃)。

⑤. 谈到,提及。 如: 齿及。不足齿数。

⑥. 触。 如: 齿剑(触剑受刀,指被杀或自刎)。

读音(hán), 宀部,共12画

①. 冷,与“暑”相对。 如: 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②. 害怕。 如: 寒心。

③.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 如: 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唇亡齿寒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