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édiéxiū

喋喋不休

拼音 dié dié bù xiū 怎么读

注音 ㄉㄧㄝˊ ㄉㄧㄝˊ ㄅㄨˋ ㄒㄧㄡ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滔滔不绝 津津乐道 口若悬河

反义词 守口如瓶 默默无言 默不做声

喋喋不休的意思

折叠展开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
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廖二嫂还满腹闷气,喋喋不休(沙汀《呼嚎》)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喋喋不休”和“滔滔不绝”;都表示话很多。不同在于:“喋喋不休”重在说话不简要;罗嗦;“滔滔不绝”重在说话不断;为中性成语;有时形容口才好;含褒义。

歇后语 酒桌上的盘子 —— 喋喋不休

谜语 白云无尽时 (谜底:喋喋不休)

故事 西汉时期,汉文帝派一位公主给匈奴王稽粥做王后,确保边境安宁,让宦官中行护送公主前去,中行到后就投降匈奴,为匈奴出谋划策。汉朝的使臣去讥笑匈奴人一家住一个帐篷,中行回敬他们只会衣冠楚楚喋喋不休地说过没完。

喋喋不休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喋喋,话多。“喋喋不休”形容话多,没完没了。◎语本《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

【典源】

《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1][3]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2][4][5][6]哉!且秦以任[7],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8]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注解

[1]绛侯:周勃(?∼公元前169),汉沛县人。秦末跟随刘邦起义,屡立军功,封绛侯。后平吕氏之乱,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谥武。

[2]𢽾:音xué,学习、效法。

[3]东阳侯:张相如(?∼公元前165),西汉人。高祖六年以中大夫、河间守击陈豨,力战有功,封东阳侯。文帝十四年,为大将军,出击匈奴,卒谥武。

[4]啬夫:职官名。汉有虎圈啬夫,为管理虎圈的小官。啬,音

[5]谍谍:说话不止的样子。谍,同“”,音dié

[6]利口捷给:辩才敏捷,能言善道。 给,音,敏捷。见“利口捷给”。

[7]刀笔之吏:掌案牍的书吏。

[8]文具:文书具备而无实际作用。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汉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中行说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今中国虽详不取其父兄之妻,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于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占占,冠固何当?”

参考

另可参考:《汉书・卷五○・张冯汲郑传・张释之》

【典故】

“喋喋不休”之“喋喋”见于《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人。任职廷尉时,执法公允,认为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都应共同遵守的。当他还在担任谒者仆射的官职时,有一天伴随文帝去虎圈巡视。文帝因为管理虎圈的啬夫流利的答出了禽兽名称和正确数量,于是下诏要升虎圈啬夫的官。张释之过了好一会才上前问文帝:“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这两个人如何?”文帝回答:“都是言行仁厚的人。”张释之又说:“绛侯和东阳侯两人向来言行仁厚,但也曾经因为不善于言辞,在讨论事情时说不出话,哪像这个啬夫话多又辩才敏捷,能言善道。况且在秦朝就曾任用掌案牍的书吏,官吏们争著以极快速、苛刻、细察来比较高下,然而内容只是些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文字,并没有真诚的恻隐之心,也因而无法知道自己的过错缺失在那里,才会走向败亡的地步。今日陛下因为啬夫能言善道就越级升迁,恐怕天下人竞相仿效,卖弄口舌,重蹈秦朝覆辙,所以君王一切的动作处置不可不小心啊!”最后文帝听从建议,取消啬夫的升官。典源又见《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内容则是表述西汉文帝时,宦官中行说因被迫奉命送公主到匈奴和亲,后来归顺匈奴。有一天,他驳斥汉朝使者对匈奴的批评,说:“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没有繁复的辞令,如果令他们像中原人一样话多不止,即使衣冠华美,又有何用?”后来“喋喋不休”这句成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话多,没完没了。

【书证】

  • 01.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二三册・浙江下》:“今若不察道路关津之獘,为之区处,而但于地方议津贴、议造船,喋喋不休。是地方施之于粮解者日弥厚,而粮解施之于道路、关津者,亦日弥多。”
  • 02.《聊斋志异・卷三・雊鹆》:“浴已,飞簷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
  • 03.清・方苞〈书王莽传后〉:“徒以著其诪张为幻,则举其尤者,以见义可矣。而喋喋不休,以为后人诙嘲之资,何异小说家驳杂之戏乎!”
  • 04.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值朱籐盛开,宾客会赏,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用法】

语义形容话多,没完没了。

类别用在“言语冗长”的表述上。

例句

言多必失,像他这样喋不休,也不怕说错话。

我真受不了她成天喋喋不休,所以请调办公室。

一路上,他喋喋不休地叙述在学校上课的情形。

她今天怎一反喋喋不休的常态,是不是生病了?

请妳不要再喋喋不休了,要知道石不能语最可人。

这件事已成定局,你纵然再喋喋不休,也无关紧要了。

这几个长舌妇凑在一起,自是喋喋不休,真令人吃不消。

车祸现场围了许多民众,喋喋不休地述说著事情的经过。

待会儿轮你报告时,请尽量简明扼要,千万不要喋喋不休

天下本无事,都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喋喋不休的人,才惹出事来。

老板开会时,最讨厌说话不得要领,喋喋不休、絮絮烦烦的人。

喋喋不休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attle on
  2. くどくど言う,べちゃくちゃしゃべる
  3. болтáть без концá
  4. parler sans cesse(bavarder)

喋喋不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ié,zhá), 口部,共12画

㈠ 喋 [ dié ]

①. 〔~~〕啰唆,语言烦琐,如“~~不休。”

②. 〔~血〕血流满地,形容杀人多,如“~~沙场”。

㈡ 喋 [ zhá ]

①. 〔~呷〕形容成群的鱼、水鸟吃东西的声音。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xiū,xǔ), 人部,共6画

㈠ 休 [ xiū ]

①. 歇息。 如: 休整。休假。休闲。离休。

②. 停止。 如: 休业。

③. 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

④. 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断绝夫妻关系。 如: 休妻。

⑤. 不要。 如: 休想。休提。

⑥. 吉庆,美善,福禄。 如: 休咎(吉凶)。

⑦. 助词,用于语末,与“罢”、“了”等用法相当。 如: 归休。

⑧. 辞去官职。 如: 休官。

㈡ 休 [ xǔ ]

①. 通“煦”,温和,温暖。

喋喋不休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