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zhīmíngfàn

明知明犯

拼音 míng zhī míng fàn 怎么读

注音 ㄇㄧㄥˊ ㄓ ㄇㄧㄥˊ ㄈㄢˋ

近义词 明知故犯

明知明犯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明知故犯”。见“明知故犯”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明知故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是错的,却故意去违犯。例如国家颁布了法令,人人都应该遵守,但是有些人因不知法而犯法,这是无心之过,还可原谅;如果是明明知道法令规定如此,却故意去触犯,这就是“明知故犯”了。这种意念在文献上比较早的出处是宋代陈世崇的《随隐漫录》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对子孙的训示说:“盖不识好恶,如童稚,如醉人,虽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汉,如果犯错,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是已经知道不对了,还去犯错,那就应该受法律制裁。这里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后来“明知故犯”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明明知道不对,却故意去做。在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德山志先禅师》也有“知而故犯”的说法。“明知故犯”不一定单指犯法而言,泛指一切明知事情是错的,却故意去触犯的行为。如明代郑若庸《玉玦记》第二二出:“正是明知故犯,也因业在其中。”又如《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们那般发急,我们自己倒明知故犯。”都是这个意思。

【书证】

  • 01.宋・倪思《经鉏堂杂志・卷一・林希》:“名节一坏,遗臭后世,明知而明犯之。甚矣,官职之能坏人也!”

明知明犯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íng), 日部,共8画

①. 亮,与“暗”相对。 如: 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②. 清楚。 如: 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③. 懂得,了解。 如: 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④. 公开,不隐蔽。 如: 明说。明讲。明处。

⑤. 能够看清事物。 如: 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⑥. 睿智。 如: 英明。贤明。明君。

⑦. 视觉,眼力。 如: 失明。

⑧.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 如: 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⑨. 次(专指日或年)。 如: 明日。明年。

⑩. 中国朝代名。 如: 明代。

⑪. 姓。

读音(zhī,zhì), 矢部,共8画

㈠ 知 [ zhī ]

①. 晓得,明了。 如: 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②. 使知道。 如: 通知。知照。

③. 学识,学问。 如: 知识,求知。无知。

④. 主管。 如: 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⑤. 彼此了解。 如: 相知。知音。知近。

⑥.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如: 故知(老朋友)。

㈡ 知 [ zhì ]

①. 同“智”,智慧。

读音(fàn), 犬部,共5画

①. 抵触,违反。 如: 犯规。犯法。犯罪。犯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犯讳。

②.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 如: 犯人。罪犯。

③. 侵害,进攻。 如: 侵犯。秋毫无犯。

④. 触发,发作。 如: 犯病。犯愁。犯疑。

⑤. 做错事情。 如: 犯错误。

明知明犯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