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nhúnèè

浑浑噩噩

拼音 hún hún è è 怎么读

注音 ㄏㄨㄣˊ ㄏㄨㄣˊ ㄟˋ ㄟˋ

繁体 渾渾噩噩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懵懵懂懂 迷迷糊糊 混混沌沌 糊里糊涂 昏头昏脑

反义词 耳聪目明 百伶百俐

浑浑噩噩的意思

折叠展开

浑浑:厚厚;朴实厚道;噩噩:严正的样子。
指浑厚而严正的样子。现多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他自己在十六七岁时浑浑噩噩的,所以觉得十六岁的女孩子便那么练达人情世故,不是“寿相”。(茅盾《一个女性》)

正音”,读作“hún”,不能读作“hūn”。

辨形”,不能写作“”;“”,不能写作“”。

辨析见“糊里糊涂”。

浑浑噩噩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深厚广大,严肃正直。语本汉・扬雄《法言・问神》。后用“浑浑噩噩”形容浑朴无知,也用来形容糊里糊涂,茫无目的。

【典源】

汉・扬雄《法言・问神》

或曰:“经可损益与?”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诗》、《书》、《礼》、《春秋》,或因或作,而成于仲尼,其益可知也。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或曰:“《易》损其一也,虽憃知阙焉。至《书》之不备过半矣,而习者不知。惜乎!《书序》之不如《易》也。”曰:“彼数也,可数焉,故也。如《书序》,虽孔子末如之何矣。”昔之说《书》者,序以百,而〈酒诰〉之篇俄空焉。今亡夫。虞、夏之《书》[1]尔,《商书》[2]尔,《周书》[3]尔。下周者,其《书》[4]乎!

注解

[1]浑浑:深厚广大的样子。

[2]灏灏:广博浩大的样子。灏,音hào

[3]噩噩:严肃正直的样子。

[4]谯:音qiào,杀也,引申为酷烈。

【典故】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西汉成都人。口吃而博学深思,作《太玄》以拟《易》,作《法言》以拟《论语》。扬雄认为言语和书辞会表达出一个人真实的心情,而当时的政治民情亦会影响当时的文风。他在《法言》的〈问神〉篇中提及:“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下周者,其《书》谯乎!”意思是指《尚书》中的虞、夏书给人深厚广大的感觉;商书给人广博浩大的感觉;周书给人严肃正直的感觉;但周以后的秦书就给人酷烈的感觉。这都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民情,影响到文风。上古民情纯朴天真,政治清明,与秦时的苛政完全不同,所以产生文章当然也就迥异。“浑浑”、“噩噩”本来是形容深厚广大,严肃正直的意思。后来“浑浑噩噩”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在形容人浑朴无知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糊里糊涂,茫无目的的样子。

【书证】

  • 01.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古体上・七言・长安城》:“两京歌谣,便自浑浑噩噩,无迹可寻。”
  • 02.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饿乡记》:“(蓝鹿洲先生)岁饥,作〈饿乡记〉云:『……忽气象顿宽,别有天地,山茫茫,水淼淼,人浑浑噩噩。』”
  • 03.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世儒不知谓春秋为极乱之世,复何道,而春秋已前,皆若浑浑噩噩,荡荡平平,殊甚可笑也。”

【用法】

语义形容浑朴无知。

类别用在“懵懂无知”的表述上。

例句

以前学龄前的儿童显得浑浑噩噩,现在可不一样了,个个精灵得不得了。

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只是一群浑浑噩噩的小孩子,多亏教师的细心教导,才使得我们日渐懂事。

语义形容糊里糊涂,茫无目的。

类别用在“慵懒散漫”的表述上。

例句

人生苦短,不能就如此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

自从公司倒闭后,他每天就过著浑浑噩噩的生活。

许多人浑浑噩噩地在大学混了四年,什么也没学到。

假如再如此蹉跎,他恐怕这一辈子只能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

我退伍后浑浑噩噩地过了一阵子,经过朋友的指点,才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浑浑噩噩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uddle…headed
  2. глупый и бестолкóвый

浑浑噩噩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ún), 水部,共9画

①. 水不清,污浊。 如: 浑水摸鱼。浑浊。

②.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 如: 浑人。浑话。浑蛋。浑浑噩噩。

③. 全,满。 如: 浑身。浑然。

④. 天然的,淳朴的。 如: 浑古。浑朴。浑厚。

⑤. 简直。 如: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⑥. 姓。

读音(è), 口部,共16画

①. 惊人的,不祥的。 如: 噩音(坏消息)。噩耗。噩梦。

浑浑噩噩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