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shǒuzhīshì

炙手之势

拼音 zhì shǒu zhī shì 怎么读

注音 ㄓˋ ㄕㄡˇ ㄓ ㄕˋ

繁体 炙手之勢

近义词 炙手可热

炙手之势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地位尊贵,声威显赫的态势。见“炙手可热”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炙手可热”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唐代宣宗时,崔铉在朝中担任要职,权势极大。每次当他要做重要决策时,都会找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一同商讨,所以此四人在当时同样也是声名显赫,握有权柄。于是有这样的一段话流传著:“炙手可热,杨、郑、段、薛;欲得命通,鲁、绍、瓌、蒙。”这段话便是形容郑鲁等人的权势如日中天,赤燄让人觉得好像会烫手一样,若是想顺利推展政令,一定得先有他们的支持。“炙手可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地位尊贵,势燄炽盛;亦用来比喻广受欢迎,名声极盛。

【书证】

  • 01.宋・刘克庄〈专壑堂记〉:“半山之进也,与群小共国;其退也,炙手之势一寒,翘材之客皆去。”

炙手之势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ì), 火部,共8画

①. 烤。 如: 炙兔。焚炙忠良。炙手可热(热得烫手,喻权贵气焰很盛)。

②. 烤肉。 如: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喻好的诗文、事物大家都称赞)。

③. 喻受到熏陶。 如: 亲炙(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诲或传授)。

读音(shǒu), 手部,共4画

①.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 如: 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②. 拿着。 如: 人手一册。

③. 亲自动手。 如: 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

④. 技能、本领。 如: 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⑤.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如: 国手。扒手。生产能手。

⑥. 小巧易拿的。 如: 手枪。手册。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shì), 力部,共8画

①. 权力,威力。 如: 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

②.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 如: 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炙手之势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