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úntūnzǎo

鹘仑吞枣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怎么读

注音 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繁体 鶻崙吞棗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囫囵吞枣

鹘仑吞枣的意思

折叠展开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鹘仑吞枣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囫囵吞枣”。见“囫囵吞枣”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囫囵吞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囫囵吞枣”原作“浑仑吞枣”。《碧岩录》卷三记载了一段故事:有位僧人问赵州和尚是否曾亲见过南泉大师?赵州打了个比喻,回答说:“镇州出产大萝卜头。”本来这位僧人问赵州时是别有用心的,想不到赵州不直接回答他的问题,打了比方。这番对答,表面上看来真是无味,直堵人口,害得这位僧人才一开口,却只换得瞪大眼睛,不知如何接下去。赵州此番回答若是听在有智慧人的耳内,恰如电光石火,一闻便透彻心灵。否则,想破头了也不知所云。有人以为镇州出产大萝卜头,天下人皆知,赵州去参见南泉,也是天下人皆知。这位僧人明知故问,所以赵州才会如此回答,不跟他啰嗦。恰如曾经有僧人问九峰和尚:“是否见过延寿和尚?”九峰回答说:“山前的麦子成熟没?”这个回答和赵州的回答刚好呼应。就像是两枝无孔的大铁槌,一敲就定。赵州和尚本无机心,想不到僧人轻轻一问,得了个瞪大眼睛的讶异。此番对答,若是有智慧的人,可以细嚼慢咽,意趣无穷;没有智慧的人,可能会像一口把枣子吞下肚,索然无味,不知所云。后来“囫囵吞枣”就从《碧岩录》原文中的“浑仑吞个枣”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

【书证】

  • 01.宋・朱熹〈答许顺之〉书其三:“日用动静语默,无非下学,圣人岂曾离此来?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鹘仑吞枣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wallowed a date whole(to do a thing without thought; to read without doing any thinking for oneself)

鹘仑吞枣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没有“枣”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没有“鹘”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鹘仑吞枣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ǔ,hú), 鸟部,共14画

㈠ 鹘 [ gǔ ]

①. 〔~鸼〕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短尾,青黑色。

㈡ 鹘 [ hú ]

①. 隼(sǔn)。

读音(lún), 人部,共4画

①. 条理、伦次。

读音(tūn), 口部,共7画

①.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 如: 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②. 兼并,侵占。 如: 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读音(zǎo), 木部,共8画

①.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 如: 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鹘仑吞枣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