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ăngshuì

拼音
liăng shuì fă
注音
ㄌㄧㄤˇ ㄕㄨㄟˋ ㄈㄚˇ
繁体
兩稅法

两税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两税法liăng shuì fă

  1. 唐德宗·建中年间开始实行的新赋税法。因税分夏秋两季缴纳故称。两税法是唐代后期直至明代中叶田赋制度基础

引证解释

  1. 唐德宗 建中 年间开始实行的新赋税法。因税分夏秋两季缴纳,故称。两税法是 唐•代后期直至 明 代中叶田赋制度的基础。

    新唐书·杨炎传》:“炎 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於人,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役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 大历 十四年垦田之数为準而均收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岁终以户赋增失进退长吏,而尚书度支总焉。”
    亦省称“两税”。 唐•白居易 《重赋》诗:“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新唐书·德宗纪》:“﹝ 建中 元年二月丙申初定两税。”
    宋•苏轼 《策别十五》:“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故夫变者古今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

国语辞典

两税法liăng shuì fă

  1. 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创立一种税法。按人民贫富及拥有田亩的数目等级课税,每年依夏、秋两季用钱编纳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调法。

网络解释

两税法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改革。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到建中元年(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

两税法的字义分解

  • 拼音 liǎng 部首总笔画 7

    两 [ liǎng ]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 两个黄鹂。两本书。 2. 双方。 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 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 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更多解释]

  • 拼音 shuì 部首总笔画 12

    税 [ shuì ] 1.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 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 2.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8

    法 [ fǎ ] 1.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 2. 处理事物的手段。 办法。设法。手法。写法。 3. 仿效。 效法。 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 法式。法帖。 5. 佛家的道理。 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 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 法师。法器。法事。 7. 指“法国”。 法文。法式大菜。 8. 姓。 [更多解释]

两税法的分字组词

两税法的相关词语

【两税法】的常见问题

  1. 两税法的拼音是什么?两税法怎么读?

    答:两税法的拼音是:liăng shuì fă
    点击 图标播放两税法的发音。

  2. 两税法是什么意思?

    答:两税法的意思是: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创立的一种税法。按人民贫富及拥有田亩的数目,分等级课税,每年依夏、秋两季用钱编纳,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