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n

拼音
dān tú bù yī
注音
ㄉㄢ ㄊㄨˊ ㄅㄨˋ ㄧ

丹徒布衣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丹徒布衣dān tú bù yī

  1. 借指平民。晋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青扬二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又领晋陵太守,镇丹徒。长民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百姓所苦。常惧刘裕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后果为刘裕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

  2. 指南朝宋刘穆之。穆之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令厨人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见《南史·刘穆之传》。后以指贫困未遇之士。

引证解释

  1. 借指平民。 晋•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 青 扬 二州诸军事,领 青州 刺史又领 晋陵 太守,镇 丹徒。后果为 刘裕 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

    长民 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常惧 刘裕 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 丹徒 布衣,岂可得也!”

  2. 南朝•宋 刘穆之。

    穆之 东莞 莒 (今 山东莒县 )人,世居 京口 ( 丹徒 )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须此?”
    及 穆之 为 丹阳 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令厨人以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见南史·刘穆之传》。后以指贫困未遇之士。 唐•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二:“丹徒 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檳榔。”
    宋•黄庭坚 次韵胡彦明同年:“谁料 丹徒 布衣侣今朝忽有酒如川。”
    宋•陆游 《夜从父饮酒村店作》诗:“丹徒 布衣有筹略,渔阳突骑莫枝梧。”

国语辞典

丹徒布衣dān tú bù yī

  1. 晋代人诸葛长民,具有武功历任显要的官。后来被刘裕疑忌要杀他,诸葛长民感叹的说:「贫贱时候想要富贵富贵时候必有危机现在想变为平民却不能了。」见《晋书·卷八五·诸葛长民传》。后比喻识破官场诡危而欲恢复平民身分的人。

    宋·陆游〈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诗:「丹徒布衣有筹略,渔阳突骑莫枝梧。」

丹徒布衣的字义分解

  • 拼音 dān 部首总笔画 4

    丹 [ dān ] 1. 红色。 丹砂(朱砂)。丹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丹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丹青。 2.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 丸散膏丹。 3.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

    徒 [ tú ] 1. 步行。 徒步。徒涉。 2. 空。 徒手。 3. 白白地。 徒然。徒劳无益。 4. 只;仅仅。 家徒四壁。 5. 从事学习的人。 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 信徒。教徒。党徒。 7. 人(多指坏人)。 匪徒。暴徒。赌徒。叛徒。 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 徒刑。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5

    布 [ bù ] 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 布匹。布帛。布衣。 2. 古代的一种钱币。 3. 宣告,对众陈述。 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4. 分散到各处。 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5. 流传,散播。 布道。布施。 6. 做出安排。 布置。布景。布局。 7.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6

    衣 [ yī ]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 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 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 炮衣。糖衣。肠衣。 3. 姓。 [更多解释]

丹徒布衣的分字组词

丹徒布衣的相关词语

【丹徒布衣】的常见问题

  1. 丹徒布衣的拼音是什么?丹徒布衣怎么读?

    答:丹徒布衣的拼音是:dān tú bù yī
    点击 图标播放丹徒布衣的发音。

  2. 丹徒布衣是什么意思?

    答:丹徒布衣的意思是:晋代人诸葛长民,具有武功,历任显要的官。后来被刘裕疑忌,要杀他,诸葛长民感叹的说:「贫贱时候想要富贵,富贵时候必有危机。现在想变为平民,却不能了。」见《晋书·卷八五·诸葛长民传》。后比喻识破官场诡危而欲恢复平民身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