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拼音
bā qí zhì dù
注音
ㄅㄚ ㄑㄧˊ ㄓˋ ㄉㄨˋ

八旗制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八旗制度bā qí zhì dù

  1. 清代满族社会组织形式。1601年努尔哈赤牛录组织基础上初建黄、红、蓝、白四旗。1615年增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共为八旗。初建时兼有军事行政生产职能。后利用八旗军队加强对各族人控制其生产意义渐小。清亡后瓦解

引证解释

  1. 清•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明•万历 二十九年(1601年) 努尔哈赤 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黄、白、红、蓝四旗 万历 四十三年(1615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所有满族成员分别编入某一旗世代不变。每旗(满语为“固山”)辖五参领(“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牛录”),平时生产战时出征皇太极 时又将归附蒙古人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这种生产、行政和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是适合当时满族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对满族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这种组织形式的性质起了变化:生产职能逐渐缩小军事、行政职能日益突出发展成为单纯统治人民工具。 清 亡后,这一制度也随之瓦解。

国语辞典

八旗制度bā qí zhì dù

  1. 满洲部族民籍与军队相结合的组织。初编三百人为一牛录设额真一人,后又定户籍、设八旗,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额真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设左右梅勒佐之以各掌其户籍及军政。见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

八旗制度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2

    八 [ bā ]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 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4

    旗 [ qí ] 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 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 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更多解释]

  • 拼音 zhì 部首总笔画 8

    制 [ zhì ] 1. 规定。 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2. 限定,约束,管束。 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3. 法规,制度。 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4. 造,作。 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6. 古代帝王的命令。 制诰。 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更多解释]

  • 拼音 dù,duó 部首 广 总笔画 9

    度 [ dù ]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 尺度。刻度。度量衡。 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 程度。高度。风度。 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 角度。 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 温度。湿度。经度。纬度。浓度。 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 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 制度。法度。 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8. 能容受的量。 气度。 9. 考虑,打算。 置之度外。 10. 过,由此到彼。 度日。度假。欢度新春。 11. 量词,次。 一度。再度。 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 剃度(剃发出家)。 13. 姓。 度 [ duó ] 1. 计算,推测。 忖度。揣度。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更多解释]

八旗制度的分字组词

八旗制度的相关词语

【八旗制度】的常见问题

  1. 八旗制度的拼音是什么?八旗制度怎么读?

    答:八旗制度的拼音是:bā qí zhì dù
    点击 图标播放八旗制度的发音。

  2. 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

    答:八旗制度的意思是:为满洲部族民籍与军队相结合的组织。初编三百人为一牛录,设额真一人,后又定户籍、设八旗,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额真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设左右梅勒佐之,以各掌其户籍及军政。见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