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ēláizhīshí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注音
ㄐㄧㄝ ㄌㄞˊ ㄓ ㄕˊ
词性
成语
繁体
嗟來之食
近义词
盗泉之水残羹冷炙嗟来之食
反义词
自食其力

嗟来之食的意思

词语解释

嗟来之食jiē lái zhī shí

  1. 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a handout;

引证解释

  1. 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 《礼记·檀弓下》:“齐 大饥, 黔敖 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屨,贸贸然来。

    默敖 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羊子 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唐•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 盗水 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
    毛泽东 《别了司徒雷登》:“美国 人在 北平天津,在 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亦省作“嗟来食”、“嗟食”。 清•陈睿思 《赠张永夫》诗:“途穷猒见俗眼白饿死不食嗟来食。”
    唐•李绅 《却到浙西》诗:“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国语辞典

嗟来之食jiē lái zhī shí

  1.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也作「嗟来食」。

    《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的字义分解

  • 拼音 jiē 部首总笔画 12

    嗟 [ jiē ] 1. 文言叹词。 嗟乎。嗟叹。嗟来之食。 [更多解释]

  • 拼音 lái 部首总笔画 7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 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 从来。向来。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 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 二百来头猪。 5. 做某个动作。 胡来。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 大家来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 昨天他哭来。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 上来。 9. 表示发生。 暴风雨来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 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 八月里来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zhī 部首 丿 总笔画 3

    之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 “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 久而久之。 7. 往,到。 “吾欲之南海”。 [更多解释]

  • 拼音 shí,sì,yì 部首总笔画 9

    食 [ shí ] 1. 吃。 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 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 “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 日食。月食。 食 [ sì ] 1. 拿东西给人吃。 食母(乳母)。 食 [ yì ] 1. 用于人名。 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更多解释]

嗟来之食的分字组词

嗟来之食的相关词语

【嗟来之食】的常见问题

  1. 嗟来之食的拼音是什么?嗟来之食怎么读?

    答:嗟来之食的拼音是:jiē lái zhī shí
    点击 图标播放嗟来之食的发音。

  2. 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答: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也作「嗟来食」。

  3. 嗟来之食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嗟来之食的近义词是: 盗泉之水 残羹冷炙 嗟来之食

  4. 嗟来之食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嗟来之食的反义词是: 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