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u

拼音
fú tóu
注音
ㄈㄨˊ ㄊㄡˊ
繁体
襆頭

幞头的意思

词语解释

幞头fú tóu

  1.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引证解释

  1.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 渐变平直。 宋•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张鷟 游仙窟》:“十娘 即唤 桂心并呼 芍药,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董解元 西厢记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应天府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2.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参见幞头 title=幞头>幞头”。

    《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
    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

国语辞典

幞头fú tóu

  1. 一种古代男子用的头巾。以丝娟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用来裹发,盛行于唐代。

    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应天府尹大人戴著幞头,穿著蟒袍,行过了礼,立起身来把两把遮阳遮著脸。」

网络解释

幞头

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俗称为“乌纱帽”。幞头中国隋唐时期男子的普遍服饰

幞头系在脑后的两根带子称为幞头脚,开始称为“垂脚”或“软脚”。后来两根垂在脑后的带子加长打结后可作装饰,称为“长脚罗幞头”。

幞头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5

    幞 [ fú ] 1. 〔~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2. 同“袱”。 [更多解释]

  • 拼音 tóu,tou 部首总笔画 5

    头 [ tóu ]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 头骨。头脑。头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 留头。剃头。 3. 物体的顶端。 山头。笔头。两头尖。 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 从头儿说起。头绪。 5. 物体的残余部分。 布头儿。 6. 以前,在前面的。 头三天。 7. 次序在前,第一。 头等。头生。 8. 首领。 头子。头目。 9. 方面。 他们是一头的。 10. 临,接近。 头睡觉先洗脸。 11. 量词,多指牲畜。 一头牛。 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 三头五百。 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更多解释]

幞头的分字组词

幞头的近音词、同音词

幞头的相关词语

【幞头】的常见问题

  1. 幞头的拼音是什么?幞头怎么读?

    答:幞头的拼音是:fú tóu
    点击 图标播放幞头的发音。

  2. 幞头是什么意思?

    答:幞头的意思是:一种古代男子用的头巾。以丝娟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用来裹发,盛行于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