㭰
字义 反馈

复制

ㄐㄧˋ jué ㄐㄩㄝˊ zuǐ ㄗㄨㄟˇ

木部 共11画 上下结构 U+3B70
汉语字典

木部

11画

7画

上下结构

ji jue zui

jué zuǐ

HXGI 86 、 HXSM 98

YPDB

IIFL

22902

3B70

[212135125234]

㭰字概述

折叠展开

〔㭰〕字拼音是jì,jué,zuǐ 部首是木, 总笔画是11画。

〔㭰〕字是上下结构

〔㭰〕字仓颉码是YPDB 五笔是HXGI 86 、 HXSM 98 四角号码是22902 郑码是IIFL

〔㭰〕字的UNICODE是3B70。 十进制为15216,UTF-32:00003b70,UTF-8:E3 AD B0。

〔㭰〕字的异体字是

㭰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详细解释

1.拼音zuǐ。

2.识。

3.藏。

4.同“”。

㭰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64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529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475頁,第10

說文》──遵誅切,音娵──識也。一曰藏也。
玉篇》:口也,鳥喙也。

又,《廣韻》、《韻會》:卽委切;《集韻》:祖委切,𡘋音嘴──義同。

又,《集韻》:遵爲切,音劑。
博雅》:石鍼謂之㭰。又,津垂切──義同。
〇〔按〕《說文》从此,束聲,誤入。

注解

〔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㭰〕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ì、jué、zuǐ,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此、朿

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㭰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遵誄切頁碼50頁,第11

㭰識也。从此朿聲。一曰藏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子累反頁碼148頁,第4行,第2

㭰職也。從此朿聲。一曰藏也。

鍇注臣鍇曰:「或書禽觜作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遵誄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73頁,第1許惟賢121頁,第1

㭰識也。从此。朿聲。

段注遵誄切。古音在十六部。

一曰藏也。

段注藏,今字也。古作臧。《廣雅》。石鍼謂之㭰。與識訓相近。又㭰,韏也。與藏訓相近。韏同舒卷之卷。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廣雅》作觜。

俗作嘴。

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6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43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121頁
4說文校箋第68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63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21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8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95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3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9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68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52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417頁【後編】第18231頁
14通訓定聲第2058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47頁【崇文】第585頁
16說文句讀第196頁
17章授筆記第77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28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74頁,第3字

㭰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know; to recognize, to hide; to conceal, (same as 嘴) beak (of a bird), stone probe

㭰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㭰(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㭰(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