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wèn ㄨㄣˋ mén ㄇㄣˊ

氵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6C76
汉语字典

氵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wen men

wèn mén

形声字

IYY

EYK

VSO

30140

3080

6775

6C76

[4414134] 点、点、提、点、横、撇、捺

汶字概述

折叠展开

〔汶〕字拼音是wèn,mén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7画。

〔汶〕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汶〕字仓颉码是EYK 五笔是IYY 四角号码是30140 郑码是VSO 中文电码是3080 区位码是6775

〔汶〕字的UNICODE是6C76。 十进制为27766,UTF-32:00006c76,UTF-8:E6 B1 B6。

〔汶〕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汶〕字的异体字是

汶的笔顺

折叠展开

汶的意思

折叠展开

1wènㄨㄣˋ

基本解释

〔~水〕水名,在中国山东省。亦称“大汶河”。

详细解释

名词

1.水名Wen River

2.今大汶水,又称“大汶河”,发源于山东省莱芜县北,古代本经东平县至梁山东南,流入济水。今主流西注东平湖,北入黄河。

浮于汶,达于 济。 —— 《书·禹贡》

3.今汶河。古称“汶水”。源出山东省临朐县南,东北流,至安丘东北入潍河。如:汶上(汶水之北。泛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之地);汶阳川(汶水);汶阳田(在汶水北。春秋时鲁国属地。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一带);汶阳田反(比喻失而复返)

2ménㄇㄣˊ

基本解释

〔~~〕心中昏暗不明,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者乎?”

详细解释

另见 wèn。

wènㄨㄣˋ

详细解释

参见“汶水”条。

1wènㄨㄣˋ

详细解释

1.用于地名:

2.(1)汶川,地名,在四川。

3.(2)汶河,水名,在山东。

4.姓。

2wènㄨㄣˋ

详细解释

参见【汶汶】。

汶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54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608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556頁,第4

古文: 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文運切,音問──水名。
書・禹貢》:浮于汶,達于濟。又,濟東北會于汶。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萊蕪縣原山汶水出,西南入泲。
水經》: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壽張縣,至安民亭入于濟。〔註〕汶出牟縣故城西南阜下,俗謂之胡盧堆。牟縣,古牟國,故俗謂是水爲牟汶。汶水又右合北汶水,水出太山天門下谷東流,西南逕汶陽縣,又西南逕桃鄕縣。自桃鄕四分,當其派別之處,謂之四汶口,左二水雙流至無鹽郈鄕平陸故城,合爲茂都澱;次一汶至壽張故城東,遂爲澤渚;右一汶逕壽張縣西南,注長直溝,西流入浦。
淮南子・地形訓》:汶出弗其。〔高誘註〕弗其,山名,在朱虛縣東。
〇〔按〕誘說乃東汶,非經所謂入濟者也。

又,《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朱虛縣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維。
說文》維作濰。
水經》:汶水出朱虛縣泰山。〔酈道元注〕伏琛、晏謨𡘋言水出縣東西峿山,山在小泰山東。
地理風俗記》曰:朱虛縣東四十里有峿城亭,故縣也。汶水逕峿城北,又北過淳於縣西。濰水過縣東,其城東北則兩川交會也。

又,《水經註》:㟬崮水有二源雙會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東經蒙隂縣,注桑泉水,又東北流入於沂。

又,汶上,縣名。
廣輿記》:本漢平陸,今屬兗州府。

又,《集韻》:武粉切,音吻──義同。

又,《廣韻》、《集韻𡘋無分切,音文──黏唾也。

又,遼東有汶城。盛輔之云:卽孤竹國也──音文。

又,《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正韻》:彌鄰切,𡘋音珉──與岷通,汶江也。
書・禹貢》:岷嶓既藝。〔又〕岷山導江。
史記》皆作汶。
山海經》:大江出汶水。
輿地廣記》:汶山,在茂州汶山縣西北,俗謂之鐵豹嶺。禹之導江,發跡於此。

又,汶山,郡名;汶川,縣名。〈蜀王本紀〉: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廣柔,隋攺曰汶川。
廣輿記》:今屬成都府。

又,《集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𡘋音門──汶濛,玷辱也。
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正字通》:汶水,今《一統志》列爲三,曰塹汶、徐汶、靑汶。章本淸曰:入濟之汶,見〈禹貢〉、《論語》──汶上,《書傳》謂之北汶,卽今大淸河;入濰之汶,見《漢書》;入沂之汶,見《水經》。齊有三汶,淸河爲大。
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別流同,又在三汶之外。

注解

〔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汶〕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èn、mé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文,五行属

〔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èn] ⑴ 〔~水〕水名,在中国山东省。亦称“大汶河”。 [mén] ⑴ 〔~~〕心中昏暗不明,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者乎?”

汶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汶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汶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亡運切頁碼364頁,第2

汶水。出琅邪朱虛東泰山,東入濰。从水文聲。桑欽說:汶水出泰山萊蕪,西南入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亡運反頁碼882頁,第6行,第1

汶水,出琅邪朱虚東泰山,東入濰。從水文聲。桑欽說,汶水出泰山萊蕪,西南入泲。

鍇注臣鍇按:《漢書》:「朱虚縣東泰山,汶所出,東至安丘入濰。」《論語》曰:「吾必在汶上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亡運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156頁,第1許惟賢939頁,第2

汶汶水。出琅邪朱虚東泰山。東入濰。

段注琅邪郡朱虛,見《前志》。《後志》屬北海國。今山東靑州府臨胊縣東六十里有朱虛故城。《前志》朱虛下云: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維。《水經》曰:汶水,出朱虛縣泰山。北過其縣東。又北過淳于縣西。又東北入於濰。謂之東汶水。以別於《禹貢》汶水也。按東泰山卽《封禪書》黃帝封東泰山,今沂山是也。今東汶河源出臨胊縣南沂山東北谷。東流近穆陵關。折東北流數十里。折東流百五十里。至安邱縣西南境。折東北流經縣城西北。又東流數十里與濰水會。

从水。文聲。

段注亡運切。十三部。按二汶水在齊。漢人崏山崏江字作汶山汶江。以古音同讀如文之故。謂之假借可也。《考工記》。貉踰汶則死。《淮南子》同。鄭云:汶水在魯北。酈注以入汶水篇。《考工記》多《齊語》,則謂入泲之汶無疑也。殷敬順剏爲異說。殊非是。

桑欽說。汶水出泰山萊蕪。西南入泲。

段注此謂《禹貢》汶水也。上文渭水,濕水,沂水皆舉別說。皆謂一水而說源有不同也。此則畫然二水。源流皆異。泰山郡萊蕪,二志同。《前志》萊蕪下曰:原山,《禹貢》汶水出。西南入泲。桑欽所言。《水經》於濟水曰:又東北過壽張縣西畍安民亭南。汶水從東北來注之。於汶水曰:又西南過壽張縣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於濟。按舊泲水合汶於安民亭。今東平州西南十里安山鎭卽古亭也。今汶水出今山東泰安府萊蕪縣東北七十里之原山。亦名馬耳山。西南流經縣城西北。又經泰安府南境。又經寧陽縣北境。至汶上縣北之戴村壩。又經汶上西南境之南旺。分流南北。南流者四分以接徐沛。北流者六分以接臨淸。自明永樂中宋禮開會通河以及國朝運河皆全資汶水。而入泲之故道湮矣。《前志》朱虛下但云汶水。萊蕪下則云《禹貢》汶水。然則出朱虛入濰者,非《禹貢》汶水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讀門,故泯山古作汶山。

古讀門,故泯山古作汶山。

古音讀門,故崏山古亦作汶山。

汶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9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914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692頁
4說文校箋第470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433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578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677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35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1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86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455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381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798頁【補遺】第17637頁
14通訓定聲第310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49頁【崇文】第3793頁
16說文句讀第1532頁
17章授筆記第449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5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011頁,第6字

汶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river in Shandong province
  2. (rivière dans le Sichuan)​

汶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汶(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汶(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汶(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汶(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汶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