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ㄍㄨˇ

虫部 共11画 上下结构 U+86CA
汉语字典

虫部

11画

5画

上下结构

gu

会意字

JLF

LIBT

ILKA

50102

5872

2538

86CA

[25121425221] 竖、横折、横、竖、横、点、竖、横折、竖、竖、横

蛊字概述

折叠展开

〔蛊〕字拼音是gǔ 部首是虫, 总笔画是11画。

〔蛊〕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木。

〔蛊〕字仓颉码是LIBT 五笔是JLF 四角号码是50102 郑码是ILKA 中文电码是5872 区位码是2538

〔蛊〕字的UNICODE是86CA。 十进制为34506,UTF-32:000086ca,UTF-8:E8 9B 8A。

〔蛊〕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蛊〕字的异体字是

蛊的笔顺

折叠展开

蛊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ㄍㄨˇ

基本解释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惑。

人腹中的寄生虫。

毒害人之物。~毒。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虫,从皿。本义: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

2.同 本 义parasite

蛊,腹中虫也。 —— 《说文》掌除毒蛊。 —— 《周礼·秋官·庶氏》

蛊慝(蛊虫引起的祸害);蛊证(腹内生虫的病);蛊毒(蛊虫之毒)

3.毒虫。传说取百虫于皿中,使互相蚕食,最后所剩的一虫为蛊 the most poisonous insects who survive after fighting each other

蛊虿(毒虫)

4.神智惑乱的疾病 demagogic disease

蛊疾(心志惑乱的疾病。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

5.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cultured insect

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 —— 《舆地志》

蛊蛊(传说人工培育的蛊虫);蛊主(传说饲养蛊虫的人)

6.指与诅咒、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 superstition

蛊气(施行诅咒术的邪气);蛊祝(用邪术诅咒害人);蛊师(迷信职业者。利用符咒等邪术为人安排吉凶祸福的人);蛊杀(蛊术杀害)

7.谷类中蛀虫所化的蛾grain moth

谷之飞,亦为蛊。 —— 《左传·昭公六年》

蛊蛊(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

8.指淫邪之事lascivious and depraved matter

关其门户,用止狂蛊。 —— 《太玄经》

9.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 tympanites due to parastic infestation

蛊膈(腹胀不思饮食的病);蛊胀(即臌胀病)

10.通“”( gù )。故事,旧事,旧业story

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 —— 《尚书大传》

动词

1.诱惑;迷乱seduce; demagogic

楚令尹子元欲蛊 文夫人。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孔某(指孔丘)盛容脩饰以蛊世。 —— 《墨子·非儒下》糜费产业,蛊惑士女。 —— 南朝梁· 刘勰《灭惑论》

蛊丧(惑乱丧失);蛊溺(惑乱沉迷);蛊伪(蛊惑诈伪);蛊诱(迷惑引诱)

2.用符咒之术毒害人injure dangerously by charms

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 —— 《后汉书·清何王庆传》

蛊毒(毒害。用毒药害人,使人不自知);蛊道(指巫蛊咒诅之术)

形容词

通“”( gù )。疾病久治难愈 chronic 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左传·宣公八年》

蛊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89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081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1054頁,第12

篇海》同「蠱」。

注解

〔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蛊〕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虫、皿,五行属

〔蛊〕字造字法是会意。从虫,从皿。本义是人肚子里的寄生虫。

〔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ǔ] ⑴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⑵ 人腹中的寄生虫。⑶ 毒害人之物

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蛊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公戶切頁碼448頁,第27

蠱腹中蟲也。《春秋傳》曰:「皿蟲爲蠱。」「晦淫之所生也。」臬桀死之鬼亦爲蠱。从蟲从皿。皿,物之用也。

附注段玉裁注:「蟲於飲食器中,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公戶切頁碼1055頁,第6行,第2

蠱腹中蟲也。《春秋傳》曰:「皿蟲爲蠱。」「晦淫之所生也。」臬桀死之鬼亦爲蠱。從蟲從皿。皿,物之用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公戸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704頁,第2許惟賢1177頁,第2

蠱腹中蟲也。

段注中蟲皆讀去聲。《廣韵》、《集韵》皆曰:蟲直眾切。蟲食物也。亦作蚛腹。中蟲者,謂腹內中蟲食之毒也。自外而入故曰中。自內而𧐂故曰蟲。此與《虫部》腹中長蟲,腹中短蟲讀異。《周禮》庶氏。掌除毒蠱。注云:毒蠱,蟲物而病害人者。賊律曰:敢蠱人及敎令者棄市。《左氏・正義》曰:以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今律謂之蠱。玄應屢引《說文》蠱,腹中蟲也。謂行蟲毒也。下五字葢黙注語。顧野王《輿地志》曰:主人行食飮中殺人。人不覺也。字從箸蟲於飮食器中會意。

《春秋傳》曰:皿蟲爲蠱。晦淫之所生也。

段注晦淫俗本作淫溺。誤。今依宋本正。《春秋傳》者,昭元年《左氏傳》文。醫和視晉矦疾曰:是爲近女室疾(句)。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天有六氣。淫生六疾。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於文,皿蟲爲蠱。穀之飛亦爲蠱。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皆同物也。和言如蠱者,蠱以鬼物飮食害人。女色非有鬼物飮食也。而能惑害人,故曰如蠱。人受女毒,一如中蠱毒然。故《毄辭》謂之蠱容。張平子賦謂之妖蠱。謂之蠱媚。皆如蠱之說也。言於文皿蟲爲蠱者,造字者謂蟲在皿中而飤人,卽以人爲皿而蝕其中。康謂之蠱,米亦皿也。女惑男風落山,男亦皿也。山亦皿也。故云皆同物也。此皆蠱之引申之義。

梟磔死之鬼亦爲蠱。

段注梟磔各本作臬桀。《史記・封禪書・索隱》引樂彥云:《左傳》皿蟲爲蠱。梟磔死之鬼亦爲蠱。梟當作𥄉𣃔首倒縣。磔辜也。殺人而申張之也。强死之鬼,其䰟魄能馮依於人以爲淫厲。是亦以人爲皿而害之也。此亦引申之義。《序卦傳》曰:蠱者,事也。伏曼容注曰:蠱,惑亂也。萬事從惑而起。故以蠱爲事。引《大傳》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

从蟲。从皿。

段注會意。公戶切。亦去聲。五部。《聲類》弋者切。音冶。

皿,物之用也。

段注物上當有蠱字。皿所以盛飮食行蠱者也。此說从皿之意。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本為腹中蠱,為女迷男之藥,故引申為迷惑,《傷寒論》有「狐惑」,腹中生蟲,喉音沙,與蟲病同,今稱勞病。○蠱毒為本誼,引申蠱病,又引申為惑,又引申為媚。

因下蠱事多是女蠱男,故引申為晦淫之疾(近女而得之疾也),又引申為女惑男之義(因為是女迷男之藥,故引申為迷惑之義。

本為腹中蟲,為女迷男之藥,故引申為迷惑。

白话解释

蛊,肚子里的虫,蛔虫。《春秋传》上说:“‘皿’上加‘虫’为‘蛊’。”肚子里的蛊毒,是“ * 产生的恶果。”传说砍头、悬吊、分肢而死的鬼,也会变成“蛊”。字形采用“蟲、皿”会义。皿,表示物用。

蠱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88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1145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52頁
4說文校箋第596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532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974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31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63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3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54頁,第24字
11標注說文第573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71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070頁【補遺】第17966頁
14通訓定聲第166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78頁【崇文】第4709頁
16說文句讀第1949頁
17章授筆記第560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94頁,第4字
19古字釋要第1235頁,第10字

蛊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oison; venom; harm; bewitch
  2. Sinn (S)​, Wahnsinn (S)
  3. insecte venimeux légendaire, empoisonner, ensorceler, jeter un sort, parasite intestinal

蛊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蛊(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蛊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