遯
笔顺 反馈

复制

dùn ㄉㄨㄣˋ

辶部 共14画 半包围结构 U+906F
汉语字典

辶部

14画

11画

半包围结构

dun

dùn

EEPI 86 、 EGEP 98

YBMO

WQGQ

31303

906F

[35111353334454] 撇、横折钩、横、横、横、撇、弯钩、撇、撇、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遯字概述

折叠展开

〔遯〕字拼音是dùn 部首是辶, 总笔画是14画。

〔遯〕字是半包围结构

〔遯〕字仓颉码是YBMO 五笔是EEPI 86 、 EGEP 98 四角号码是31303 郑码是WQGQ

〔遯〕字的UNICODE是906F。 十进制为36975,UTF-32:0000906f,UTF-8:E9 81 AF。

〔遯〕字的异体字是

遯的意思

折叠展开

dùnㄉㄨㄣˋ

基本解释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艮下乾上。《易•遯》:“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同“”。《説文•辵部》:“遯,逃也。”《玉篇•辵部》:“遁,退還也,隱也。遯,同遁。”《易•序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详细解释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干(☰)上,表隐退之象。

逃。

遯走、遯迹山林。

dùnㄉㄨㄣˋ

详细解释

1.逃。

遯迹、遯世。

2.《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参见【六十四卦】。

dùnㄉㄨㄣˋ

遯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7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264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248頁,第13

集韻》:遁本字。
易・遯卦》: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書・微子》:我不顧行遯。

又,《韻會》:水名。夜郎縣有遯水。餘詳前遁字註。

注解

〔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遯〕字拼音是dù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豚

〔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ùn] ⑴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艮下乾上。《易•遯》:“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⑵ 同“遁”。《説文•辵部》:“遯,逃也。”《玉篇•辵部》:“遁,退還也,隱也。遯,同遁。”《易•序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遯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困切頁碼54頁,第18

𨘹

異體

𨘹逃也。从辵豚聲。

附注徐鍇繫傳作「从辵,豚聲。」田吳炤二徐箋異:「《孟子》:『如追放豚。』遯既从豚,可從會意。」王念孫讀說文記:「遯字古音豚,故从豚得聲……今削去『聲』字,非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徒寸反頁碼157頁,第4行,第2

𨘹逃也。從辵豚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93頁,第4許惟賢131頁,第5

𨘹逃也。

段注鄭注《周易》曰:遯者,逃去之名。

从辵。豚聲。

段注徒困切。十三部。

遯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4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5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29頁
4說文校箋第74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68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23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41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03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5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42頁,第25字
11標注說文第74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56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537頁【補遺】第16366頁
14通訓定聲第319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57頁【崇文】第625頁
16說文句讀第213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42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96頁,第2字

遯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eceive, hide, conceal; flee
  2. entkommen, entgehen , untertauchen, verschwinden
  3. s'enfuir, se cacher, disparaître, échapper

遯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遯(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遯(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遯(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遯(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遯(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遯(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遯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