㞑
字义 反馈

复制

wěi ㄨㄟˇ

尸部 共8画 半包围结构 U+3791
汉语字典

尸部

8画

5画

半包围结构

wei

wěi

NFFN

SEU

XMZB

77211

3791

[51311511]

㞑字概述

折叠展开

〔㞑〕字拼音是wěi 部首是尸, 总笔画是8画。

〔㞑〕字是半包围结构

〔㞑〕字仓颉码是SEU 五笔是NFFN 四角号码是77211 郑码是XMZB

〔㞑〕字的UNICODE是3791。 十进制为14225,UTF-32:00003791,UTF-8:E3 9E 91。

〔㞑〕字的异体字是

㞑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详细解释

同“”。

㞑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尸部

武英殿刻本: 第712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301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240頁,第16

集韻》:尾本字。

注解

〔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尸部

〔㞑〕字拼音是wě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尸、󰌅

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㞑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下反切無斐切頁碼279頁,第3

異體𡱕、尾

㞑微也。从到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凡尾之屬皆从㞑。

鉉注今隸變作尾。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亡斐反頁碼710頁,第5行,第1

㞑微也。從倒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皆然。凡尾之屬,皆從尾。

鍇注臣鍇曰:「微者,書在後時,將末漸微也。倒毛,謂尾毛生倒屬也。飾系尾,若以雉尾飾鑣,或從豹尾。」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下反切無斐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605頁,第1許惟賢704頁,第3

㞑微也。

段注微當作𣁋𣁋,細也。此以㬪韵爲訓。如門捫也,戸護也之例。《方言》曰:尾,盡也。尾,梢也。引伸訓爲後。如《晉語》歲之二七。其靡有微兮。古亦叚微爲尾。

从到毛在尸後。

段注到者,今之倒字。無斐切。十五部。今隷變作尾。

古人或飾系尾。

段注未聞。鄭說韍曰:古者佃,漁而食之。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之以布帛。而獨存其蔽前者。不忘本也。按蔽後卽或飾系尾之說也。

西南夷皆然。

段注《後漢書・西南夷列傳》曰槃瓠之後,好五色衣服。製裁皆有尾形。按尾爲禽獸之尾。此甚易解耳。而許必以尾系之人者,以其字從尸。人可言尸。禽獸不得言尸也。凡全書內嚴人物之辨每如此。人飾系尾。而禽獸似之。許意如是。

凡尾之屬皆从尾。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段云「人可言尸,禽獸不[得]言尸」,非也。㞋字,柔獸皮,从尸矣。

白话解释

尾,细微的尾巴。字形采用“尸”和倒垂的“毛”会义,表示毛在尸后。古人有的在身后装饰着尾巴,今天的西南少数民族也这样。所有与尾相关的字,都采用“尾”作边旁。

字形解说

尾,從人具尾形。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尾形或指上古僕役所配的服飾,或示帚具。《說文》:「微也。从到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皆然。」其中的「古人或飾系尾」,似仍保留古意。後因字的部件位置混同,理解為尾巴意。篆文拆為從尸從毛二部件,恐非字的原意。隸、楷字形均從篆文來。

尾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50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701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534頁
4說文校箋第358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338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21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08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25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80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17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349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289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564頁【補遺】第17281頁
14通訓定聲第2199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35頁【崇文】第2937頁
16說文句讀第1148頁
17說文新證第679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357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七冊,第689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816頁,第2字

㞑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andard form of 尾) the tail; the rear, last; f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