㫃
字义 反馈

复制

yǎn ㄧㄢˇ

方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U+3AC3
汉语字典

方部

6画

2画

左右结构

yan

yǎn

YWY

YSO

SYOD

08200

3AC3

[415334]

㫃字概述

折叠展开

〔㫃〕字拼音是yǎn 部首是方, 总笔画是6画。

〔㫃〕字是左右结构

〔㫃〕字仓颉码是YSO 五笔是YWY 四角号码是08200 郑码是SYOD

〔㫃〕字的UNICODE是3AC3。 十进制为15043,UTF-32:00003ac3,UTF-8:E3 AB 83。

〔㫃〕字的异体字是

㫃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详细解释

拼音yǎn。旗帜上的飘带。

㫃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4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481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430頁,第1

玉篇》、《唐韻》、《廣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類篇》:隱幰切,𡘋音匽──與偃同。
說文》:旌旗之游,㫃蹇之貌。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

又,人名。字子游,《玉篇》舞歌,今作偃。

又,《廣韻》、《集韻𡘋於蹇切,音鼴──義同。

注解

〔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㫃〕字拼音是y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方、人

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㫃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於幰切頁碼219頁,第3

㫃旌旗之游,㫃蹇之皃。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讀若偃。古人名㫃,字子游。凡㫃人之屬皆从㫃。

㫃古文㫃字。象形及象旌旗之游。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依遠反頁碼558頁,第4行,第1

㫃旌旗之游,㫃蹇之皃。從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讀若偃。古人名㫃字子游。凡㫃之屬,皆從㫃。

鍇注臣鍇曰:「旌旗之斿綴屬㫃,旌旗故有九斿七斿,象其兩斿皆下垂。從風,偃蹇逶迤之狀;屮,其綴屬處也。」

反切………頁碼558頁,第6行,第1

古文㫃字如此,象旌旗之游及㫃之形

鍇注臣鍇曰:「兩耑下垂中相連也。上同一。」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於幰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232頁,第4許惟賢541頁,第7

㫃旌旗之游㫃蹇之皃。

段注旌旗者,旗之通偁。旌有羽者。其未有羽者。各舉其一以該九旗也。王逸《九歌》注云:偃蹇,舞皃。《大人賦》說旌旗曰:掉拮撟以偃蹇。張揖曰:偃蹇,高皃。

从屮曲而𡍮下㫃相出入也。

段注此十一字當作从屮,曲而下𡍮者游,从入,游相出入也十五字。从屮者,與豈𠕓屵同意。謂杠首之上見者。曲而下垂者象游。游相出入者,謂从風往復如一出一入然。故从入。大徐云:此字从屮下垂當只作𡳾。相承多一畫。玉裁謂。从屮謂竿首。下垂謂游也。鼎臣殊誤會。

讀若偃。

段注於幰切。十四部。

古人名㫃字子游。

段注晉有籍偃,荀偃。鄭有公子偃,駟偃。孔子弟子有言偃。皆字游。今之經傳皆變作偃。偃行而㫃廢矣。

凡㫃之屬皆从㫃。

古文㫃字。象旌旗之游及㫃之形。

段注此小徐本也。大徐作象形及象旌旗之游。皆不可通。其篆形各本古文與上小篆文皆不可分別。惟小徐本牽連其上端略異。與《古文四聲韵》及汗簡合。此等不能強爲之說。或曰當是㫃古文以爲偃字七字之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即偃字。

㫃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31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556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427頁
4說文校箋第278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267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960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65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54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1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70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275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222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880頁【補遺】第17027頁
14通訓定聲第285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81頁【崇文】第2321頁
16說文句讀第888頁
17說文新證第541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45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62頁,第1字

㫃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flags flying, long bands or ribbons attached to flags, streamers, etc. ( ancient form of 偃) to cease; to desist from

㫃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㫃(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㫃(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㫃(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㫃(金文·商·商) 金文

㫃(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㫃(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㫃(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㫃(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㫃(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㫃(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㫃(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㫃(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㫃(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㫃(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