䢃
字义 反馈

复制

ㄧˋ

辛部 共15画 上下结构 U+4883
汉语字典

辛部

15画

8画

上下结构

yi

NKUQ 86 、 NKUR 98

SJK

XMSO

70404

4883

[513251414311234]

䢃字概述

折叠展开

〔䢃〕字拼音是yì 部首是辛, 总笔画是15画。

〔䢃〕字是上下结构

〔䢃〕字仓颉码是SJK 五笔是NKUQ 86 、 NKUR 98 四角号码是70404 郑码是XMSO

〔䢃〕字的UNICODE是4883。 十进制为18563,UTF-32:00004883,UTF-8:E4 A2 83。

䢃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ㄧˋ

基本解释

治,治理。《説文•辟部》:“䢃,治也。《虞書》曰:‘有能俾䢃。'”马宗霍《説文解字引書考》:“䢃,從辟;辟,法也。治之必以法。”《玉篇•辛部》:“䢃,理也。亦作乂。”

才人名。《廣韻•廢韻》:“䢃,才人名。”

安。《洪武正韻•真韻》:“䢃,安也。”

䢃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辛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98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251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235頁,第5

五音集韻》:牛猘切;《正韻》:倪制切,𡘋音乂。
說文》:治也。
廣韻》:理也。
正韻》:安也。

通作乂。

注解

〔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辛部

〔䢃〕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辟、乂

〔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ì] ⑴ 治,治理。《説文•辟部》:“䢃,治也。《虞書》曰:‘有能俾䢃。'”马宗霍《説文解字引書考》:“䢃,從辟;辟,法也。治之必以法。”《玉篇•辛部》:“䢃,理也。亦作乂。”⑵ 才人名。《廣韻•廢韻》:“䢃,才人名。”⑶ 安。《洪武正韻•真韻》:“䢃,安也。”

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䢃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魚廢切頁碼301頁,第11

䢃治也。从辟乂聲。《虞書》曰:「有能俾䢃。」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偶喙反頁碼750頁,第7行,第2

䢃治也。從辟乂聲。《虞書》曰:「有能俾䢃。」

鍇注臣鍇曰:「今《尚書》作乂。」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魚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728頁,第1許惟賢756頁,第3

䢃治也。

段注《丿部》曰:乂,芟艸也。今則乂訓治而䢃廢矣。詩作艾。《小雅・小旻》傳曰:艾,治也。

从辟。乂聲。

段注魚廢切。十五部。

《虞書》曰:

段注當作《唐書》。說詳《禾部》。

有能俾䢃。

段注見《堯典》。今䢃作乂。葢亦自孔安國以今字讀之巳然矣。計𨐨䢃字秦漢不行,小篆不用,《倉頡》等篇不取。而許獨存之者,尊古文經也。尊古文也。凡尊經,尊古文之例視此。

䢃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92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750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572頁
4說文校箋第383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361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29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22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48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1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35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373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309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9050頁【補遺】第17375頁
14通訓定聲第268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74頁【崇文】第3093頁
16說文句讀第1230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134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866頁,第2字

䢃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administer; to regulate; to manage; to govern, people to have both talent and virtue, quiet; calm; safe; secure; stable

䢃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䢃(传抄·魏·魏石经古文汇编) 传抄 魏石经古文汇编

䢃(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䢃(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䢃(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䢃(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