䩤
字义 反馈

复制

ㄒㄧˋ xié ㄒㄧㄝˊ

革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4A64
汉语字典

革部

16画

7画

左右结构

xi xie

xié

AFHQ

TJBUU

EELR

46512

4A64

[1221251122511135]

䩤字概述

折叠展开

〔䩤〕字拼音是xì,xié 部首是革, 总笔画是16画。

〔䩤〕字是左右结构

〔䩤〕字仓颉码是TJBUU 五笔是AFHQ 四角号码是46512 郑码是EELR

〔䩤〕字的UNICODE是4A64。 十进制为19044,UTF-32:00004a64,UTF-8:E4 A9 A4。

〔䩤〕字的异体字是

䩤的意思

折叠展开

xiéㄒㄧㄝˊ

基本解释

系牛脛。《説文•革部》:“䩤,繫牛脛也。”王筠句讀:“脛,《類篇》作頸,非也。欲牛行則施繩于角而牽之,欲牛止,則施繩于脛而絆之,未有繫頸者。”

緊捆。《廣韻•屑韻》:“䩤,急繫。”

急。《集韻•屑韻》:“䩤,急也。”

䩤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19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388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379頁,第13

廣韻》:虎結切;《集韻》:顯結切,𡘋音擷。
說文》:繫牛脛也。
集韻》:急繫。
集韻》:繫牛脛。一曰急也。

又,《廣韻》、《集韻𡘋紀彳切──義同。
集韻》亦作䩐。

又,《集韻》:訖力切,音極──義同。

注解

〔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䩤〕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ì、xi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見

〔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é] ⑴ 系牛脛。《説文•革部》:“䩤,繫牛脛也。”王筠句讀:“脛,《類篇》作頸,非也。欲牛行則施繩于角而牽之,欲牛止,則施繩于脛而絆之,未有繫頸者。”⑵ 緊捆。《廣韻•屑韻》:“䩤,急繫。”⑶ 急。《集韻•屑韻》:“䩤,急也。”

䩤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䩤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䩤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已彳切頁碼85頁,第19

䩤繫牛脛也。从革見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馨頡反頁碼235頁,第7行,第1

䩤繫牛脛也。從革見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己彳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441頁,第2許惟賢199頁,第2

䩤繫牛脛也。

段注繫當作系。

从革。見聲。

段注按篇,韵皆呼結切。於見聲爲近。古音在十四部。鉉本作己彳切

䩤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69頁,第16字
2陳昌治本第239頁,第10字
3黃侃手批第189頁
4說文校箋第116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109頁,第23字
6說文今釋第39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67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559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57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69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116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86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347頁【補遺】第16495頁
14通訓定聲第2911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238頁【崇文】第949頁
16說文句讀第334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287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296頁,第2字

䩤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lead an ox, tie it tightly, quick, urgent; hurried; hasty

䩤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䩤(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䩤(简·楚〔战国〕·) 楚〔战国〕

䩤(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䩤(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䩤(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