偪
笔顺 反馈

复制

ㄅㄧ

亻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506A
汉语字典

亻部

11画

9画

左右结构

bi

WGKL

OMRW

NAJK

21266

506A

[32125125121] 撇、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

偪字概述

折叠展开

〔偪〕字拼音是bī 部首是亻, 总笔画是11画。

〔偪〕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偪〕字仓颉码是OMRW 五笔是WGKL 四角号码是21266 郑码是NAJK

〔偪〕字的UNICODE是506A。 十进制为20586,UTF-32:0000506a,UTF-8:E5 81 AA。

〔偪〕字的异体字是

偪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ㄅㄧ

基本解释

同“”。

详细解释

侵迫。

《左传•僖公五年》:“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即行縢。包裹在足胫上,使跳腾轻便。俗称为“绑腿”。《诗经•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句下汉•毛亨•传:“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汉•郑玄•笺:“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礼记•内则》:“偪屦著綦。”

1ㄅㄧ

详细解释

参见“偪阳”条。

屈服。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

2ㄈㄨˊ

详细解释

1.〈书〉逼迫;威胁。同“”。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左传‧僖公五年)?。

2.〈书〉指行縢。包裹在足胫上,使便于跳跃的布帛。

偪屦著綦(《礼记‧内则》)。

3.姓。

1ㄅㄧ

详细解释

1.屈服。通“”。

2.参见【偪阳】。

2ㄈㄨˊ

偪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6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11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36頁,第12

集韻》與逼同,侵迫也。
禮・雜記》:君子不僭上,不偪下

又,借爲偪屨之偪。
釋名》:偪,所以自逼。今謂之行縢,言以裹脚,可以跳騰輕便也。
禮・內則》:偪、屨、著綦。〔註〕行縢也。
詩・小雅》:邪幅在下。〔註〕幅偪也。邪纏於足,所以束脛在股下也。諸侯見天子,人子事父母,皆然。

又,揚子《方言》:腹滿曰偪。〔註〕言敕偪也。
晉書・明帝紀》阮孚吿溫嶠內迫,卽謂偪也。

又,《廣韻》、《集韻𡘋方六切,音福──偪陽,地名。見《左傳・襄十年》。

注解

〔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偪〕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畐,五行属

〔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ī] ⑴ 同“逼”。

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偪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ompel, pressure, force; bother

偪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偪(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偪(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偪(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偪(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偪(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偪(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偪(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偪(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偪(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偪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