凷
笔顺 反馈

复制

kuài ㄎㄨㄞˋ

凵部 共5画 半包围结构 U+51F7
汉语字典

凵部

5画

3画

半包围结构

kuai

kuài

FBK

UG

BZI

22770

51F7

[12152] 横、竖、横、竖折/竖弯、竖

凷字概述

折叠展开

〔凷〕字拼音是kuài 部首是凵, 总笔画是5画。

〔凷〕字是半包围结构

〔凷〕字仓颉码是UG 五笔是FBK 四角号码是22770 郑码是BZI

〔凷〕字的UNICODE是51F7。 十进制为20983,UTF-32:000051f7,UTF-8:E5 87 B7。

〔凷〕字的异体字是

凷的意思

折叠展开

kuàiㄎㄨㄞˋ

基本解释

同“”。《説文•土部》:“凷,墣也。塊,凷或从鬼。”

详细解释

名词

块的本字。土块clod

凷,墣也。 —— 《说文》

凷枹(用土块作成的鼓槌);凷山(凷,泥土。同“”。指泥土堆砌而成的墙)

详细解释

1.读音gumz。

2.凹状。

3.小洼地, 墓穴,坑。 挖~䆀𣔉。 挖坑种树。

凷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35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62頁,第31

唐韻》:苦對切;《集韻》:苦會切,𡘋音塊。
說文》:墣也。从土、凵。
集韻》:土也。
前漢・律歷志》:野人舉凷而與之。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凷所能防。
韻會》:今作塊。
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

又作蕢。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註〕蕢讀爲凷,堛也。

集韻》或作墤。

又,《集韻》:苦怪切;《正韻》:苦夬切,𡘋音蒯──義同。

注解

〔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凵部

〔凷〕字拼音是kuà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凵、土

〔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uài] ⑴ 同“塊”。《説文•土部》:“凷,墣也。塊,凷或从鬼。”

凷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凷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凷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苦對切頁碼453頁,第10

異體𠙽

凷墣也。从土,一屈象形。

塊凷或从鬼。

附注徐鍇繫傳作「俗凷從土、鬼」。朱駿聲《通訓定聲》認為當作「从土,鬼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苦配反頁碼1064頁,第6行,第2

塊墣也。從土、凵。凵,屈,象形也。

鍇注臣鍇曰:「指事。」

反切………頁碼1064頁,第7行,第1

俗凷從土、鬼。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苦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734頁,第3許惟賢1188頁,第8

塊墣也。

段注是曰轉注。《喪服》傳曰:寢苫枕凷。

从土凵。凵屈象形。

段注小徐本如是。屈者,無尾也。凷之形略方。而體似無尾者。故从土而象其形。苦對切。十五部。

俗凷字。

段注依《爾雅・釋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塊,俗字。《莊子》「大塊噫氣」,班固作「大槐」,實則「大傀」之借,謂天地大物耳,大、傀皆訓大。

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97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154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60頁
4說文校箋第601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537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1991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333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68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5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58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577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475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181頁【補遺】第17983頁
14通訓定聲第2389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92頁【崇文】第4765頁
16說文句讀第1969頁
17章授筆記第564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0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46頁,第11字

凷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irt clod; piece

凷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凷(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凷(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凷(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凷(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凷(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凷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