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ㄅㄧˇ ㄊㄨˊ

口部 共11画 上下结构 U+555A
汉语字典

口部

11画

8画

上下结构

bi tu

KFLK

RYWR RJWR

JEJJ

60604

555A

[25112252511] 竖、横折、横、横、竖、竖、横折、竖、横折、横、横

啚字概述

折叠展开

〔啚〕字拼音是bǐ,tú 部首是口, 总笔画是11画。

〔啚〕字是上下结构

〔啚〕字仓颉码是RYWR RJWR 五笔是KFLK 四角号码是60604 郑码是JEJJ

〔啚〕字的UNICODE是555A。 十进制为21850,UTF-32:0000555a,UTF-8:E5 95 9A。

〔啚〕字的异体字是

啚的笔顺

折叠展开

啚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ㄅㄧˇ

基本解释

啬;鄙吝。

乡下或边远地区。

2ㄊㄨˊ

基本解释

古同“”。

啚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54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96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24頁,第5

古文: 𠴿

唐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𡘋音鄙。
說文》:嗇也,从口㐭。㐭,受也。
集韻》:通作鄙。
韻會》:俗以爲圖字,非。

注解

〔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啚〕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ǐ、t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口、㐭

〔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ǐ] ⑴ 啬;鄙吝。⑵ 乡下或边远地区。 [tú] ⑴ 古同“图”。

啚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啚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啚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方美切頁碼171頁,第15

啚嗇也。从囗、㐭。㐭,受也。

𠴿

𠴿古文啚如此。

附注按:「啚」為「都鄙」的「鄙」字的初文。「㐭」,同「廩」。甲骨文像禾穗露在野之形。

附注《說文新證》:「郭沫若以為『啚字从囗、从㐭,示倉㐭所在之處,自為邊鄙也』。啚當即鄙的初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兵几反頁碼427頁,第2行,第1

𠴿嗇也。從囗、㐭。㐭,受也。

鍇注臣鍇曰:「囗音韋,周韋、周帀也。入皆受之㐭,而復囗之爲嗇,吝積而不散也。」

反切………頁碼427頁,第3行,第1

古文啚如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方美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20頁,第1許惟賢407頁,第2

𠴿嗇也。

段注下文云:嗇,愛濇也。《水部》曰:濇,不滑也。凡鄙吝字當作此。鄙行而啚廢矣。《論語》鄙夫,《周書》鄙我周邦,皆當作此。

从囗。

段注音韋。囗猶聚也。

从㐭。㐭,受也。

段注㐭所以受穀。引伸之凡受皆曰㐭。聚而受之,愛濇之意也。方美切。十五部。

古文啚如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啚夫。啚薄。都鄙。

啚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0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440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44頁
4說文校箋第217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213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75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311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291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09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34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216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172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566頁【補遺】第16822頁
14通訓定聲第745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49頁【崇文】第1793頁
16說文句讀第672頁
17說文新證第462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28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594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543頁,第3字

啚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啚(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啚(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啚(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啚(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啚(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啚(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啚(金文·春秋·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啚(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啚(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啚(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啚(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啚(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啚(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啚(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啚(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啚(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啚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