啺
笔顺 反馈

复制

táng ㄊㄤˊ

口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557A
汉语字典

口部

12画

9画

左右结构

tang

táng

KJGR

RAMH

JKRO

66027

557A

[251251113533]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折钩、撇、撇

啺字概述

折叠展开

〔啺〕字拼音是táng 部首是口, 总笔画是12画。

〔啺〕字是左右结构

〔啺〕字仓颉码是RAMH 五笔是KJGR 四角号码是66027 郑码是JKRO

〔啺〕字的UNICODE是557A。 十进制为21882,UTF-32:0000557a,UTF-8:E5 95 BA。

〔啺〕字的异体字是

啺的意思

折叠展开

tángㄊㄤˊ

基本解释

古同“”。

啺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55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96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124頁,第23

說文》古文唐字。註詳七畫。

注解

〔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啺〕字拼音是t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昜

〔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áng] ⑴ 古同“唐”。

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啺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徒郞切頁碼42頁,第32

異體唐

唐大言也。从口庚聲。

啺古文唐从口、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時郎反頁碼129頁,第3行,第2

啺大言也。從口庚聲。

鍇注臣鍇曰:「鼓聲盛爲鼞與此意同。」

反切………頁碼129頁,第4行,第1

古文唐,從口、昜。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徒郎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32頁,第4許惟賢103頁,第2

啺大言也。

段注引伸爲大也。如說《尙書》者云:唐之爲言蕩蕩也。見《論衡》。又爲空也。如梵書云: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虚而多受之意。《𨸏部》曰:隄,唐也。

从口。庚聲。

段注徒郎切。十部。

古文唐。从口昜。

段注亦形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唐,大。荒唐,大言也。

荒唐,大話也。大話無實濟,故唐又訓空。

大言也。荒唐之唐乃唐之本義,荒唐之言非實,故唐引申訓空。

大言也,荒唐乃其本義。

白话解释

唐,大而不实的话。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庚”作声旁。啺,这是古文写法的“唐”字,字形采用“口、昜”会义。

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21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105頁
4說文校箋第56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49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7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2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80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2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55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4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189頁【補遺】第16313頁
14通訓定聲第369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8頁【崇文】第509頁
16說文句讀第164頁
17說文新證第100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67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02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39頁,第1字

啺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啺(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啺(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啺(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啺(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啺(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