嚗
笔顺 反馈

复制

ㄅㄛˊ pào ㄆㄠˋ bào ㄅㄠˋ

口部 共18画 左右结构 U+5697
汉语字典

口部

18画

15画

左右结构

bo pao bao

pào bào

KJAI

RATE

JKOK

66099

5697

[251251112213424134]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横、撇、捺、竖钩、点、提、撇、点

嚗字概述

折叠展开

〔嚗〕字拼音是bó,pào,bào 部首是口, 总笔画是18画。

〔嚗〕字是左右结构

〔嚗〕字仓颉码是RATE 五笔是KJAI 四角号码是66099 郑码是JKOK

〔嚗〕字的UNICODE是5697。 十进制为22167,UTF-32:00005697,UTF-8:E5 9A 97。

〔嚗〕字的异体字是

嚗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ㄅㄛˊ

基本解释

象声词。~然作声。其扇~然裂为两半。

怒声。

详细解释

1.形容发怒的声音。

《集韵•入声•觉韵》:“嚗,怒声。”

2.形容物体迸裂的声音。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四•诺皋记上》:“柳氏遽取(胡桃)玩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嚗然分为两扇。”

2pàoㄆㄠˋ

基本解释

声。

详细解释

1.〈书〉形容发怒的声音。

2.〈书〉拟声词。模拟物体突然裂开或落地的声音。

柳氏遽取(胡桃)玩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嚗然分为两扇(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四‧诺皋记上》)。

3bàoㄅㄠˋ

基本解释

〔~喿〕声音嘈杂。

ㄅㄛ

ㄅㄛ

嚗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91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212頁,第37

標點整理本: 第141頁,第27

廣韻》、《集韻》、《韻會𡘋北角切,音剝。
玉篇》:怒聲。
集韻》或作𠮭

又,《莊子・知北遊》:神農隱几,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釋文〕嚗音剝,又孚邈反,又孚貌反。〔註〕李頤曰:嚗,放杖聲。
〇〔按〕《增韻》云:笑聲,非。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聲也。或作𡄗

又,披敎切,音砲──曝然聲也。

又,薄報切,音暴──嚗喿,多聲。

注解

〔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嚗〕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ó、pào、b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暴

〔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ó] ⑴ 象声词⑵ 怒声。 [pào] ⑴ 声。 [bào] ⑴ 〔~喿〕声音嘈杂。

嚗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嚗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嚗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嚗(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嚗(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嚗(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嚗(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嚗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