孠
笔顺 反馈

复制

ㄙˋ

子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5B60
汉语字典

子部

8画

5画

上下结构

si

NGKB

SRND

YAJY

17407

5B60

[51251521] 横折钩、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竖钩、横

孠字概述

折叠展开

〔孠〕字拼音是sì 部首是子, 总笔画是8画。

〔孠〕字是上下结构

〔孠〕字仓颉码是SRND 五笔是NGKB 四角号码是17407 郑码是YAJY

〔孠〕字的UNICODE是5B60。 十进制为23392,UTF-32:00005b60,UTF-8:E5 AD A0。

〔孠〕字的异体字是

孠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ㄙˋ

基本解释

古同“”。

孠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子部

武英殿刻本: 第659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278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216頁,第14

玉篇》:古文嗣字。註見口部十畫。

注解

〔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子部

〔孠〕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司、子

〔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ì] ⑴ 古同“嗣”。

孠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孠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孠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祥吏切頁碼64頁,第4

嗣諸矦嗣國也。从𠕁从口,司聲。

鉉注徐鍇曰:「冊必於廟。史讀其冊,故从口。」

孠古文嗣从子。

附注徐鍇繫傳:「《尚書》祝冊,謂冊必於廟,史讀其冊也,故从口,此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辭笥反頁碼182頁,第4行,第2

孠諸侯嗣國也。從冊、口,司聲。

鍇注臣鍇按:《尚書》祝冊謂,冊必於廟史讀其冊也,故從口。此會意。

反切………頁碼182頁,第5行,第1

古文嗣從子。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祥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341頁,第2許惟賢153頁,第2

孠諸侯嗣國也。

段注引伸爲凡繼嗣之偁。

𠕋口。

段注小徐曰:𠕋必於廟。史讀其𠕋。故从口。按當是从囗,音圍。囗者,國象也。故曰諸侯嗣國。

司聲。

段注祥吏切。一部。

古文嗣。从子。

白话解释

嗣,诸侯嗣国。字形采用“冊、口”会义,“司”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大、從子、從冊。從大,指君王;從子,指受冊封的人;從冊,指冊封的文告。表示受君王冊封為諸侯。金文字形從冊、司聲。從冊,指冊封的文告;從司,指管理者,指受君王冊封為管理封地的諸侯。金文或從冊、從口,司聲。從口應是從囗,表示冊封的封地。篆文、隸書、楷書字形承金文而來。《說文》古文從子、司聲。從子,強調受冊封的人。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嗣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26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84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150頁
4說文校箋第88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83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29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49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20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3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52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89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66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813頁【補遺】第16406頁【補編】第14880頁
14通訓定聲第66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83頁【崇文】第729頁
16說文句讀第253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63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36頁,第1字

孠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孠(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孠(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孠(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孠(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孠(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孠(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孠(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孠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