宲
笔顺 反馈

复制

bǎo ㄅㄠˇ shí ㄕˊ

宀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5BB2
汉语字典

宀部

10画

7画

上下结构

bao shi

bǎo shí

PKSU

JRD

WDJF

30904

5BB2

[4452511234] 点、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竖、撇、捺

宲字概述

折叠展开

〔宲〕字拼音是bǎo,shí 部首是宀, 总笔画是10画。

〔宲〕字是上下结构

〔宲〕字仓颉码是JRD 五笔是PKSU 四角号码是30904 郑码是WDJF

〔宲〕字的UNICODE是5BB2。 十进制为23474,UTF-32:00005bb2,UTF-8:E5 AE B2。

〔宲〕字的异体字是

宲的意思

折叠展开

1bǎoㄅㄠˇ

基本解释

同“𡧖”。《玉篇•宀部》:“宲,藏也。”按:《説文•宀部》作“𡧖,藏也”。段玉裁改“𡧖”为“”。注云:“宲,今作寶。”

2shíㄕˊ

基本解释

同“”。《玉篇•宀部》:“宲,古文實。”

宲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宀部

武英殿刻本: 第67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286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224頁,第9

玉篇》:古文實字。註見十一畫。

又,《舉要》:从呆。

注解

〔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宲〕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ǎo、sh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呆

〔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ǎo] ⑴ 同“𡧖”。《玉篇•宀部》:“宲,藏也。”按:《説文•宀部》作“𡧖,藏也”。段玉裁改“𡧖”为“宲”。注云:“宲,今作寶。” [shí] ⑴ 同“實”。《玉篇•宀部》:“宲,古文實。”

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宲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博袌切頁碼240頁,第32

𡧖

異體

𡧖藏也。从宀𡥀聲。𡥀,古文𠈃。《周書》曰:「陳𡧖赤刀。」

附注按:𡥀,聲符兼義符。𠈃即保古體。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博抱反頁碼615頁,第1行,第1

𡧖藏也。從宀,保省聲。《周易》曰:「陳𡧖赤刀也。」

鍇注臣鍇曰:「所寳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博袌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357頁,第2許惟賢594頁,第10

𡧖藏也。

段注藏當作臧。宲與保音同義近。

从宀。呆聲。

段注博袌切。古音在三部。按《玉篇》旣云宲補道切。又重出而云食質切,古實字。殊誤。

呆,古文保。

段注見《人部》。

《周書》曰:陳宲赤刀。

段注《顧命》文。葢壁中古文如此。今作寶。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葆藏當作𡧖

藏也。葆(寶?)藏=𡧖藏,今借用葆字。葆者,蓬葆也。

葆藏字當作𡧖,葆乃艸茂盛也。

𡧖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70頁,第16字
2陳昌治本第600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461頁
4說文校箋第301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289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04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77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73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53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85頁,第23字
11標注說文第296頁,第18字
12說文注箋第244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443頁【補遺】第17115頁
14通訓定聲第109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633頁【崇文】第2529頁
16說文句讀第974頁
17章授筆記第30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80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708頁,第2字

宲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宲(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宲(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宲(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宲(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宲(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宲(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