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huò ㄏㄨㄛˋ

戈部 共8画 半包围结构 U+6216
汉语字典

戈部

8画

4画

半包围结构

huo

huò

会意字

AKGD

IRM

HMJA

53100

2057

2782

6216

[12511534] 横、竖、横折、横、提、斜钩、撇、点

或字概述

折叠展开

〔或〕字拼音是huò 部首是戈, 总笔画是8画。

〔或〕字是半包围结构 五行属水。

〔或〕字仓颉码是IRM 五笔是AKGD 四角号码是53100 郑码是HMJA 中文电码是2057 区位码是2782

〔或〕字的UNICODE是6216。 十进制为25110,UTF-32:00006216,UTF-8:E6 88 96。

〔或〕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或〕字属最常用字

〔或〕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或〕字的异体字是

或的笔顺

折叠展开

或的意思

折叠展开

huòㄏㄨㄛˋ

基本解释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①也许;②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然。~则。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详细解释

代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 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some; someone

或,有也。 —— 《小尔雅·广言》或跃在渊。 —— 《易·乾》殷其弗或乱正四方。 —— 《书·微子》或群或友。 —— 《诗·小雅·吉日》庶或饷之。 —— 《礼记·祭义》或赐二小人酒。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或说处杀虎斩蛟。 —— 《世说新语·自新》或立或卧。 ——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连词

1.用作虚词or

或尽粟一石。 —— 唐· 韩愈《杂说》君实或见恕。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或异二者之为。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或能免乎。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表示选择或列举。 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 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 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跌下悬崖或峭壁

2.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if

或若(假使,倘或)

副词

1.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perphaps

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2.间或,有时occasionally; sometimes

或长烟一空。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或至相殴。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或时(有时)

动词

通“”。迷惑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 —— 《墨子·备蛾传》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 《孟子·告子上》擅创为令,迷或其君。 —— 《管子·回称》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 —— 《盐铁论·错币》贫贱吾恐其或失也。 ——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别从东道,或失道。 —— 《汉书·霍去病传》惟恐或后。 —— 清· 周容《芋老人传》

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语气词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 黄宗羲《原君》

huòㄏㄨㄛˋ

详细解释

也许。

《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

或许。

表示选择或列举。

《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乐、去或不去?

1.泛指人或事物。相当于“有人”、“有的”。

《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

2.谁。表示疑问的语气。

《诗经•豳风•鸱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选•潘岳•藉田赋》:“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

huòㄏㄨㄛˋ

详细解释

1.或许;也许。

答案今天或可揭晓了。

2.有所。

不可或缺。

3.连词。连接列举事项或语意相似的词,表示选择或列举。

去或不去,要提早告知、他的情绪,或喜或怒,很难掌握。

4.〈书〉泛指某人、某物。相当于“有人”、“有的”。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礼记‧中庸》)。

或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戈部

武英殿刻本: 第987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412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358頁,第14

古文: 𢈿

集韻》:越逼切,音閾。
說文》: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又,《廣韻》:胡國切;《集韻》、《韻會》、《正韻》:穫北切,𡘋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
易・乾卦》:或躍在淵。朱子《本義》:疑而未定之辭。

又,與惑通。怪也。
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〇〔按〕六書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爲疑或字,後人加土爲域,加心爲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義而忘之矣。

注解

〔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戈部

〔或〕字拼音是huò,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戈、󰒎,五行属

〔或〕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 象城形 ),从戈( 以戈守之 )。表示以戈卫国。本义是国家。用本义时读 yù。

〔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uò] ⑴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⑵ 某人,有的人⑶ 稍微

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或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于逼切、胡國切頁碼421頁,第13

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胡國切,以爲疑或不定之意。

域或又从土。

鉉注臣鉉等曰:今無復或音。

附注段玉裁注:「《邑部》曰:『邦者,國也。』蓋或、國在周時為古今字。古文衹有或字,既乃復製國字。」「既从囗从一矣,又从土,是後起之俗字。」孫海波《卜辭文字小記》:「囗象城形,从戈以守之,國之義也。」王鳴盛《蛾術編》:「(徐)鉉曰:今俗以或為疑惑不定意。域,無復或音。蓋自唐末宋初已如此。故大徐辨之。」吳大澂《說文古籀補》:「或,古國字,从戈守囗,象城有外垣。」劉心源《奇觚》:「《師㝨簋》域从邑,即國字。《說文》或、域皆國字,後人分用。」

附注《說文新證》:「或,為『域』、『國』的初文;本義為區域,邦國為後起義。或作父癸方鼎从囗、从必。从囗,表示區域;从必,作用不明。周金文『囗』形之外以四或二短畫標示區域之外緣。禹鼎以下上短橫拉長,穿過『必』形,於是與『戈』形相同,《說文》因此誤以為从『戈』。」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于抑反頁碼1006頁,第7行,第1

域邦也。從囗戈以守一。一,地也。

鍇注臣鍇曰:「囗音圍,此會意。」

反切………頁碼1007頁,第1行,第1

或或從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于逼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521頁,第1許惟賢1096頁,第4

域邦也。

段注《邑部》曰:邦者,國也。葢或國在周時爲古今字。古文衹有或字。旣乃復製國字。以凡人各有所守。皆得謂之或。各守其守,不能不相疑。故孔子曰:或之者,疑之也。而封建日廣。以爲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盡之。乃又加囗而爲國。又加心爲惑。以爲疑惑當別於或。此孶乳寖多之理也。旣有國字。則國訓邦,而或但訓有。漢人多以有釋或。毛公之傳《詩・商頌》也。曰域,有也。傳《大雅》也。曰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域卽或。《攷工記・梓人》注。或,有也。《小雅・天保》箋,鄭《論語》注皆云:或之言有也。高誘注《淮南》屢言或,有也。《毛詩》九有,《韓詩》作九域。緯書作九囿。葢有,古音如以。或,古音同域。相爲平入。

从囗,

段注羽非切

戈㠯守其一。

段注从三字會意。于逼切。《廣韵》分域切雨逼,或切胡國。非也。一部。

一,

段注逗。

地也。

段注解从一之意。

或或从土。

段注旣从囗从一矣。又从土。是爲後起之俗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邦國之國古僅作或,疆域亦可作或,引申為(囿)有。或問者,有人問也。

國之本字,國乃俗字。或既从囗,國又加囗,是不通。

邦國之國僅古作或,疆域亦作或。引申為(囿)有(?)。或問者,有人問也。域、有古通,「九有」即九域也。

或問即有人問,或,有古通,故「九有」即九或也。邦或。

白话解释

或,小邦国。字形采用“囗、戈”会义,用以守“一”。“一”,代表土地。“域”,这是“或”的异体字,再加“土”的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從構形。,為兵器,屬象形,表守衛之義;,是字的形訛,表國土。二者相合,以表封國之義。金文第二、三例,都增以橫畫,以示國界。戰國文字三例承於金文之形,只是繁簡不同而已,並不影響其音、義。篆文作,由成文的戈、加不成文的實象國界而成。隸書、楷書之形,沿自篆文之體,少有改易。自篆文構形言之,由戈、加實象國界而成。在六書中屬於會意附加實象。

或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34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071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799頁
4說文校箋第558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501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849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11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229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67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32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535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440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345頁【補遺】第17868頁
14通訓定聲第88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00頁【崇文】第4397頁
16說文句讀第1820頁
17說文新證第864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528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957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170頁,第3字

或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or, either, else; perhaps, maybe
  2. vielleicht (Adv)​, oder (Konj)
  3. ou, soit...soit..., probablement, peut-être

或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或(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或(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或(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或(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或(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或(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或(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或(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或(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或(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或(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或(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或(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或(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或(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或(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或(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或(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或(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或(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或(简·秦·龙岗) 龙岗

或(简·秦·里耶) 里耶

或(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或(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或(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或(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或(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或(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或(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或(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或(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或(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