捊
笔顺 反馈

复制

póu ㄆㄡˊ pōu ㄆㄡ ㄈㄨ

扌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634A
汉语字典

扌部

10画

7画

左右结构

pou

póu pōu

REBG

QBND

DPYA

52047

634A

[1213443521] 横、竖钩、提、撇、点、点、撇、横撇/横钩、竖钩、横

捊字概述

折叠展开

〔捊〕字拼音是póu,pōu,fū 部首是扌, 总笔画是10画。

〔捊〕字是左右结构

〔捊〕字仓颉码是QBND 五笔是REBG 四角号码是52047 郑码是DPYA

〔捊〕字的UNICODE是634A。 十进制为25418,UTF-32:0000634a,UTF-8:E6 8D 8A。

〔捊〕字的异体字是

捊的意思

折叠展开

1póuㄆㄡˊ

基本解释

引取;聚集。《説文•手部》:“捊,引取也。”《李陵變文》:“何得蚊蚋拒於長風,螻蟻捊於大樹。”

详细解释

引聚、聚集。《诗经•大雅•绵》“捄之陾陾,度之薨薨”句下汉•郑玄•笺:“捄,捊也。”

唐•孔颖达•正义:“《说文》云:『捊,引取也。』故以捄为捊,言捊取壤土。”

2pōuㄆㄡ

基本解释

以手捧物。《集韻•矦韻》:“捊,掬也。”

详细解释

〈书〉聚集。

蝼蚁捊于大树(《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ㄈㄨ

基本解释

击。《集韻•虞韻》:“捊,擊也。”

póuㄆㄡˊ

póuㄆㄡˊ

捊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3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433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380頁,第10

古文: 㩠

唐韻》:步侯切;《集韻》、《正韻》:蒲侯切,𡘋音裒。
說文》:引取也。
禮・禮運》:人情以爲田。〔註〕田,人所捊治也。〔疏〕謂以手捊聚,卽耕種耘鋤也。

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𡘋音庖──與掊同。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又,方鳩切,讀若可否之否平聲──義𡘋同。

又,芳無切,音敷──擊也。

又,《集韻》、《韻會𡘋普溝切,剖平聲──掬也。〈禮運〉註:又音。

說文》:捊,或从包,作抱。
集韻》或作抔。互詳抔抱二字註。

注解

〔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捊〕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óu、pōu、f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孚

〔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óu] ⑴ 引取;聚集。《説文•手部》:“捊,引取也。”《李陵變文》:“何得蚊蚋拒於長風,螻蟻捊於大樹。” [pōu] ⑴ 以手捧物。《集韻•矦韻》:“捊,掬也。” [fū] ⑴ 击。《集韻•虞韻》:“捊,擊也。”

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捊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步侯切、薄報切頁碼402頁,第36

捊引取也。从手孚聲。

抱

異體

抱捊或从包。

鉉注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以爲褱袌字,非是。

附注段玉裁注:「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為『褱袌』字,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步侯反頁碼966頁,第7行,第1

抱引取也。從手孚聲。《詩》曰:「原隰捊矣。」

反切………頁碼966頁,第7行,第2

捊或從包。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步侯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398頁,第2許惟賢1042頁,第4

抱引埾也。

段注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傳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箋云:捄,捊也。度,投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此引聚之《正義》。箋與傳互相足。賓筵之仇,鄭讀爲𣂏。此捄,鄭釋爲捊。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常棣》。原隰裒矣。傳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鄭,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

从手。孚聲。

段注步侯切。三部。

詩曰:原隰捊矣。

段注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

捊或从包。

段注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與掊訓杷同。段改為「引埾也」,誤,當作「引取」。

與掊聲誼近,「引取」與「引埾」義同。此在幽部,彼在侯(?)部。

或作抱。懷抱=袌。捊本「引取也」,引申為「埾」之義。段氏改為「引埾也」,非。○捊與掊訓把同(?)。

捊【賠】,引取也,引申為埾之義。

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5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01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763頁
4說文校箋第52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476頁,第20字
6說文今釋第1751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95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92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4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16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507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20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802頁【補遺】第17800頁
14通訓定聲第108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48頁【崇文】第4189頁
16說文句讀第1724頁
17章授筆記第495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4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13頁,第14字

捊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捊(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捊(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捊(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捊(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捊(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捊(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捊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