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bàng ㄅㄤˋ péng ㄆㄥˊ

扌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6412
汉语字典

扌部

13画

10画

左右结构

bang peng

bàng péng

形声字

RUPY 86 、 RYUY 98

QYBS

DSWS

50027

2277

6412

[1214143454153] 横、竖钩、提、点、横、点、撇、点、横撇/横钩、点、横、横折钩、撇

搒字概述

折叠展开

〔搒〕字拼音是bàng,péng 部首是扌, 总笔画是13画。

〔搒〕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搒〕字仓颉码是QYBS 五笔是RUPY 86 、 RYUY 98 四角号码是50027 郑码是DSWS 中文电码是2277

〔搒〕字的UNICODE是6412。 十进制为25618,UTF-32:00006412,UTF-8:E6 90 92。

〔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搒〕字的异体字是

搒的笔顺

折叠展开

搒的意思

折叠展开

1bàngㄅㄤˋ

基本解释

摇橹使船往前进,划船。

详细解释

动词

1.同“”。摇橹使船前进,划船 oar。如:搒人(摇船的人)

2.行船中途停靠berth

3.另见 péng。

2péngㄆㄥˊ

基本解释

用棍棒或竹板打:“~讯数百,卒无异辞”。

详细解释

动词

1.掩,敛藏hide; cover

搒,掩也。 ——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搒,掩也。敛藏之意。”

2.触;碰touch

逗翳翅相筑,摆幽尾交搒。 —— 唐· 韩愈《城南联句》

3.用棍子或竹板子打flog with stick or bamboo split

搒,击也。 —— 《广雅》搒,笞打。 —— 《广雅》昼夜搒讯。 —— 《明史·海瑞传》

搒掠(笞击拷问)

4.另见 bàng。

详细解释

读音biengj。 掀,揭开。[~ 𮕲]掀开被子。

搒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65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446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393頁,第2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北孟切,祊去聲。
說文》:掩也。

又,進舟也。
廣韻》:搒人,船人也。與榜同。

又,補曠切,音謗──義同。
廣韻》:掉船一歇也。

又,《唐韻》:薄庚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庚切,𡘋音彭──笞掠也。
前漢・張耳傳》:吏搒笞數干。〔註〕捶擊之也。亦作榜,通作篣。

又,《集韻》、《韻會𡘋逋旁切,謗平聲──義同。

又,《集韻》:晡橫切,音祊──相牽也。或作㧍。

本作𢮔

注解

〔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搒〕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àng、pé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旁,五行属

〔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àng] ⑴ 摇橹使船往前进,划船。 [péng] ⑴ 用棍棒或竹板打:“~讯数百,卒无异辞”。

搒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搒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搒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北孟切頁碼408頁,第7

𢮔

異體

𢮔掩也。从手㫄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白享反頁碼979頁,第2行,第2

𢮔掩也。從手㫄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北孟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438頁,第5許惟賢1060頁,第9

𢮔掩也。

段注《廣韵》曰:笞打。今義也。

从手。旁聲。

段注北孟切。古音在十部。

搒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06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033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774頁
4說文校箋第539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484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781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3012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03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8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21頁,第25字
11標注說文第516頁,第18字
12說文注箋第427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977頁【補遺】第17825頁
14通訓定聲第3672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065頁【崇文】第4257頁
16說文句讀第1757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720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129頁,第5字

搒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ole; beat

搒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搒(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搒(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搒(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搒(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搒(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