撆
笔顺 反馈

复制

piē ㄆㄧㄝ

手部 共15画 上下结构 U+6486
汉语字典

手部

15画

12画

上下结构

pie

piē

UMIR 86 、 ITRJ 98

FKQ

KVMM

98502

6486

[432523431343112] 点、撇、竖、横折、竖、撇、点、撇、横、撇、捺、撇、横、横、竖钩

撆字概述

折叠展开

〔撆〕字拼音是piē 部首是手, 总笔画是15画。

〔撆〕字是上下结构

〔撆〕字仓颉码是FKQ 五笔是UMIR 86 、 ITRJ 98 四角号码是98502 郑码是KVMM

〔撆〕字的UNICODE是6486。 十进制为25734,UTF-32:00006486,UTF-8:E6 92 86。

〔撆〕字的异体字是

撆的意思

折叠展开

piēㄆㄧㄝ

基本解释

同“”。

撆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8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453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400頁,第23

唐韻》:芳滅切;《集韻》:匹滅切,𡘋音潎。
說文》:別也。一曰擊也。

又,《唐韻》:普蔑切;《集韻》、《韻會》、《正韻》:匹蔑切,𡘋音瞥,讀若片入聲──小擊也。又,略也、引也、拂也。蔡邕〈篆勢〉:揚波振撆。

又,《集韻》或作蔽。
史記・荆軻傳》:跪而弊席。亦作撇。

又,《正韻》:必弊切,音閉──義同。

又,《集韻》:蒲結切,音蹩,讀若敝入聲──拭也。

注解

〔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撆〕字拼音是piē,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敝、手

〔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iē] ⑴ 同“撇”。

撆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撆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撆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芳滅切頁碼405頁,第35

異體

撆別也。一曰擊也。从手敝聲。

附注《集韻・屑韻》:「撆,亦書作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僻噎反頁碼974頁,第1行,第1

撆別也。從手敝聲。一曰繫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芳滅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421頁,第1許惟賢1052頁,第10

撆飾也。

段注各本作別也。不可通。今正。《文選・洞簫賦》注引撆,飾也。飾者,㕞也。見《巾部》。飾者,今之拭字。葢一本作㕞。其義一也。而字形一譌爲刷。再譌遂爲別矣。此攷覈者所宐知也。拭與拂義略同。蔡邕篆勢曰:揚波振撆。《文選》。撇波而濟。撇同撆。又《史記・荆軻傳》跪而蔽席,孟荀傳襒席皆謂拭席。皆撆之異體也。

从手敝聲。

段注芳滅切。十五部。

一曰擊也。

段注此別一義。《韵會》作擊也。一曰拂也。拂卽飾,易其先後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飾(拭同)也。

撇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01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102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769頁
4說文校箋第535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481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769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298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98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69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19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512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24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907頁【補遺】第17816頁
14通訓定聲第235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59頁【崇文】第4233頁
16說文句讀第1744頁
17章授筆記第504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9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23頁,第3字

撆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撆(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撆(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撆(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撆(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撆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