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ㄊㄧ zhì ㄓˋ zhāi ㄓㄞ

扌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64FF
汉语字典

扌部

17画

14画

左右结构

ti zhi zhai

zhì zhāi

RUMP 86 、 RYUP 98

QYYB

DWUL

50032

64FF

[12141432512251454] 横、竖钩、提、点、横、点、撇、竖、横折钩、横、竖、竖、横折、横、点、横折折撇、捺

擿字概述

折叠展开

〔擿〕字拼音是tī,zhì,zhāi 部首是扌, 总笔画是17画。

〔擿〕字是左右结构

〔擿〕字仓颉码是QYYB 五笔是RUMP 86 、 RYUP 98 四角号码是50032 郑码是DWUL

〔擿〕字的UNICODE是64FF。 十进制为25855,UTF-32:000064ff,UTF-8:E6 93 BF。

〔擿〕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擿〕字的异体字是

擿的笔顺

折叠展开

擿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ㄊㄧ

基本解释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巢探卵,弹射飞鸟。”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抉细微,吹毛求瑕。”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永令发去。”

揭发。发奸~伏(揭露隐秘罪恶)。

搜索。

探。

剖开;分。

捶。

详细解释

动词

1.挑出;剔除pick

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 《汉书》

2.揭露expose

慕张生之擿伏。 —— 梁元帝《玄览赋》

擿伏(揭露隐秘的坏事);擿奸发伏(揭露检举隐秘的奸人和坏事);擿发(揭发)

3.挑剔 nitpick

擿抉(挑剔);擿辨(剔抉辨别)

4.另见 zhì。

2zhìㄓˋ

基本解释

搔,挠。

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

古同“”,投掷:“~玉毁珠。”

详细解释

动词

1.搔;挠scratch

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 —— 《列子·黄帝》

2.投掷。后作“throw

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 《庄子·月去箧》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 《史记·刺客列传》

擿匕(以匕首相投掷);擿弃(丢弃)

3.另见 tī。

3zhāiㄓㄞ

基本解释

古同“”:“绿桑~椹。”

详细解释

1.搔。

《说文解字•手部》:“擿,搔也。”《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

2.投。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

发簪。即搔头。

《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簪以玳瑁为擿。”

1zhíㄓˊ

详细解释

1.挑取、挑出。

《汉书•卷八•宣帝纪》:“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擿出。

2.揭发、揭露。

《新唐书•卷二○六•外戚传•杨国忠传》:“国忠已得志,则穷擿林甫奸事,碎其家。”

发奸擿伏。

2ㄊㄧˋ

详细解释

1.〈书〉搔;挠。

指擿无痟痒(《列子‧黄帝》)。

2.〈书〉丢;投。同“”。

引其匕首以擿秦王(《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

1zhíㄓˊ

详细解释

1.〈书〉剔除;挑出。

擿去重复(宋‧宋敏求〈题《孟东野诗集》〉)。

2.〈书〉揭发;揭露。

抉瑕擿衅,掩其弘美(《后汉书‧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陈元》)。

3.〈书〉挑剔;指摘。

天子荣之,则群起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2ㄊㄧˋ

擿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99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461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409頁,第19

唐韻》、《集韻》、《正韻𡘋直隻切,音躑。
說文》:搔也。
後漢・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
列子・黃帝篇》:指擿無痟癢。

一曰投也。
史記・刺客傳》:荆軻廢,乃引𠤎首,以擿秦王。〔註〕與擲同,古字耳。
莊子・胠篋篇》: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又,《集韻》、《正韻𡘋他歷切,音剔──挑也。
前漢・宣帝紀》:詔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又,《趙廣漢傳》:發姦擿伏如神。〔註〕擿謂動發之也。或作硩。又,作𢱦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義同。又,磓也。

又,陟革切,音謫──取也。與摘同。

注解

〔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擿〕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ī、zhì、zhā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適,五行属-

〔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ī] ⑴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巢探卵,弹射飞鸟。”⑵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抉细微,吹毛求瑕。”⑶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永令发去。”⑷ 揭发⑸ 搜索。⑹ 探。⑺ 剖开;分。⑻ 捶。 [zhì] ⑴ 搔,挠。⑵ 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⑶ 古同“掷”,投掷:“~玉毁珠。” [zhāi] ⑴ 古同“摘”:“绿桑~椹。”

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擿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直隻切頁碼403頁,第17

擿搔也。从手適聲。一曰投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知白反頁碼968頁,第7行,第2

擿搔也。從手適聲。一曰投也。

鍇注臣鍇按:《列子》曰:「指擿無痕痒。」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直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402頁,第5許惟賢1044頁,第6

擿搔也。

段注此義音剔。詩。象之揥也。傳曰:揥所以摘髮也。《釋文》云:揥勑帝反。摘他狄反。本又作擿。非也。擿音直戟反。按以許說繩之,則作擿爲是。擿正音他狄反也。以象骨搔首。因以爲飾。名之曰揥。故云所以擿髮。卽後人玉導,玉搔頭之類也。《廣韵》十二霽曰:揥者,揥枝整髮釵。許書無揥。

从手。適聲。

段注讀如剔。十六部。

一曰投也。

段注與上文投者擿也爲轉注。此義音直隻切。今字作擲。凡古書用投擲字皆作擿。許書無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擿與提一聲之轉。《史記》「以藥提荊軻」,提即擿(擲)之借。本誼搔也,搔頭之物尖,故孔子「鐵擿三折」,擿乃筆也,與搔頭物同,皆尖物。

投擿。俗作擲,非。

擿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6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017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764頁
4說文校箋第530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477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75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96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93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49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17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508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421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822頁【補遺】第17804頁【後編】第14815頁
14通訓定聲第207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51頁【崇文】第4201頁
16說文句讀第1729頁
17章授筆記第497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5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16頁,第1字

擿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select, to pick out from, to discard
  2. sélectionner, pinailler, exposer

擿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擿(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擿(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擿(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擿(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擿(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