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ㄐㄧˊ

木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68D8
汉语字典

木部

12画

8画

左右结构

ji

会意字

GMII 86 、 SMSM 98

DBDB

FLFL

55992

2765

2812

68D8

[125234125234] 横、竖、横折钩、竖、撇、点、横、竖、横折钩、竖、撇、捺

棘字概述

折叠展开

〔棘〕字拼音是jí 部首是木, 总笔画是12画。

〔棘〕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木。

〔棘〕字仓颉码是DBDB 五笔是GMII 86 、 SMSM 98 四角号码是55992 郑码是FLFL 中文电码是2765 区位码是2812

〔棘〕字的UNICODE是68D8。 十进制为26840,UTF-32:000068d8,UTF-8:E6 A3 98。

〔棘〕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棘〕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棘〕字的异体字是

棘的笔顺

折叠展开

棘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ㄐㄧˊ

基本解释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手(喻事情难办)。~刺。~针。

针形的刺。~皮动物。

古同“”,兵器。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二-朿( cì )。“”是“”的本字。两个“”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2.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sour jujube

棘,小枣丛生者。 —— 《说文》實于丛棘。 —— 《易·坎》园有棘。 —— 《诗·魏风·园有桃》伐棘枣以为矜。 —— 《淮南子·兵略》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 陆龟蒙《吴宫怀古》

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

3.泛指有芒刺的草木bramble

攀草牵棘。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虫伏棘根。 —— 《聊斋志异·促织》

4.又如荆棘丛生;披荆斩棘;棘针科(有棘刺的植物,荆棘丛);棘匕(枣木做的饭匙。匕:饭勺或羹匙);棘楚(即荆棘。有芒刺的草木)

5.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 spina。如:额棘;髂棘。

6.四轴海绵骨针,其中辐肋等长或近于等长calthrops

7.通“”。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与横击halberd

子都拔棘以逐之。 —— 《左传·隐公十一年》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 《礼记·明堂位》

棘门(宫门。即戟门。古代帝王宿处门口武士执戟或插戟于地守卫,称棘门)

8.中国地名Ji capital

9.春秋鲁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

10.春秋楚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南。

11.姓。

形容词

1.棱角整饬,锋刃锐利sharp

仁失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 —— 《诗·小雅·斯干》

2.办事艰难hard

[尧曲]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 唐· 刘知几《史通》

3.通“”。急切,急迫urgently; earnestly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 —— 《诗·大雅·文王有声》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 《诗·小雅·采薇》

4.通“”。瘦弱;土地不肥沃barren; lean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 —— 《诗·桧风·素冠》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 —— 《吕氏春秋·任地篇》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ㄐㄧˊ

详细解释

1.植物名。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干高三公尺余。变种形态与枣相似,唯枝具刺。果实较少,呈长圆形或近于圆形,暗红色,味酸,核先端钝,核仁可入药。

2.武器名。长柄,顶端有直刃,两旁各具横刀,可直刺或横击的兵器。

《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晋•杜预•注:“棘,戟也。”

3.姓。如春秋时卫国有棘子成。

刺。参见“棘手”条。

ㄐㄧˊ

详细解释

1.植物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公尺。老枝褐色,幼枝绿色,树枝带刺,叶椭圆形,初夏开黄绿色小花。果实为暗红色,呈椭圆形或近圆形,比普通的枣小,果肉薄,核大,味酸。核仁可入药。也作“酸枣”。

2.泛指有刺的植物。

披荆斩棘。

3.呈针状的。

棘皮动物。

4.扎;刺。

棘手。

5.姓。

棘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71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532頁,第20

標點整理本: 第478頁,第11

唐韻》、《集韻》、《韻會𡘋紀力切,音殛。
說文》:小棗叢生者。
詩詁》:棘如棗而多刺,木堅,色赤,叢生,人多以爲藩,歲久無刺,亦能高大如棗。木色白者爲白棘,實酸者爲樲棘,亦名酸棗。
詩・鄘風》:吹彼棘心。〔疏〕棘,木之難長養者。

又,《爾雅・釋木》:終牛棘。〔註〕卽馬棘也,刺粗而長。

又,執囚之處爲叢棘。
易・坎卦》:係用𡽪纆,寘于叢棘。
左傳・哀八年》:邾子無道,吳子囚諸樓臺,栫之以棘。

又,九棘,外朝也。
禮・王制》:史以獄成吿于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吿于大司𡨥,大司𡨥聽之棘木之下。〔註〕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又,與戟通。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而逐之。
周禮・天官・掌舍》:戟門亦謂之棘。

又,地名。垂棘、赤棘,春秋晉地。

又,藥名。
本草》:天門冬,一名天棘。

又,棘扈,鳥名。賈逵云:棘扈竊丹,爲果驅鳥者也。

又,與僰通。
禮・王制》:四夷,西曰僰。

又,姓。
論語》:棘子成。又,《唐韻》:居里切,音紀。又,《廣韻》:居吏切,音記──義𡘋同。

注解

〔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棘〕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朿、朿,五行属

〔棘〕字造字法是会意。从二-朿( cì )。“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是丛生的小枣树。

〔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í] ⑴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⑵ 针形的刺⑶ 古同“戟”,兵器。

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棘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已力切頁碼225頁,第12

異體𢄬、㯤

棘小棗叢生者。从並朿。

附注段玉裁注:「棘庳於棗,而朿尤多,故从並朿,會意。」王筠釋例:「『棗』从重朿,『棘』从竝朿,其木同,而高卑不同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己力反頁碼576頁,第3行,第2

棘小棗叢生者。從並朿也。

鍇注臣鍇曰:「小棗,故從並朿,低小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己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269頁,第3許惟賢556頁,第6

棘小棗叢生者。

段注此言小棗則上文謂常棗可知。小棗樹叢生。今亦隨在有之。未成則爲棘而不實。巳成則爲棗。《魏風》。園有棘。其實之食。《唐風》。肅肅鴇翼。集于苞棘。《小雅》。有捄棘匕。《毛傳》曰:棘,棗也。此謂統言不別也。《邶風》。吹彼棘心。吹彼棘薪。《左傳》。除翦其荆棘。此則主謂未成者。古多叚棘爲亟字。如棘人欒欒兮,我是用棘,匪棘其欲皆是。棘亟同音。皆謂急也。

从竝朿。

段注棘庫於棗而朿尤多。故从並朿會意。己力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多借為亟字。

白话解释

棘,小荆刺丛生的样子。字形由两个并列的“朿”的会义。

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44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56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437頁
4說文校箋第285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274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987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68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60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5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75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281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229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064頁【補遺】第17062頁
14通訓定聲第835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96頁【崇文】第2381頁
16說文句讀第914頁
17說文新證第565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94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571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78頁,第4字

棘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jujube tree; thorns, brambles
  2. Dorn (S)​, Ji (Eig, Fam)
  3. jujubier sauvage, buisson épineux, piquer

棘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棘(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棘(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棘(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棘(金文·春秋·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

棘(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棘(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棘(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棘(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棘(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棘(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棘(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棘(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棘(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棘(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