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ㄨˊ

氵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6D6F
汉语字典

氵部

10画

7画

左右结构

wu

形声字

IGKG

EMMR

VBXJ

31161

3248

6820

6D6F

[4411251251] 点、点、提、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浯字概述

折叠展开

〔浯〕字拼音是wú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0画。

〔浯〕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浯〕字仓颉码是EMMR 五笔是IGKG 四角号码是31161 郑码是VBXJ 中文电码是3248 区位码是6820

〔浯〕字的UNICODE是6D6F。 十进制为28015,UTF-32:00006d6f,UTF-8:E6 B5 AF。

〔浯〕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浯的笔顺

折叠展开

浯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ㄨˊ

基本解释

〔~水〕水名,在中国山东省。

详细解释

名词

1.水名 Wu River。在山东省东部。源出沂山东麓,东北流经安丘、诸城两县境入潍河。

2.山名 Wu mountain。在山东省莒县北,又名巨平山、壶山。

浯水注之。水出 浯山,世谓之巨平山也。 —— 《水经注》

3.古地名。即“苍梧” Wu, an ancient place。在今广西境内。

以像湡、 浯。 —— 《淮南子》

ㄨˊ

详细解释

参见“浯水”条。

ㄨˊ

详细解释

1.用于地名:

2.(1)浯河,水名,在山东,流入潍河。

3.(2)浯洲,古地名,即今福建金门,又有仙洲、浯江、浯岛、浯海及沧浯等别名。

4.姓。

浯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91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625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572頁,第2

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𡘋音吾──水名。
說文》:水,出琅邪靈門壷山,東北入濰。

又,溪名。
廣輿記》:浯溪,在永州府祁陽縣。

又,江名。陳懋仁《泉南雜志》:泉州有浯江。

注解

〔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浯〕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吾,五行属

〔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ú] ⑴ 〔~水〕水名,在中国山东省。

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浯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五乎切頁碼364頁,第1

浯水。出琅邪靈門壺山,東北入濰。从水吾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阮孤反頁碼882頁,第4行,第1

浯水,出琅邪靈門壺山,東北入濰。從水吾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浯水出靈門縣。」與此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五乎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155頁,第1許惟賢939頁,第1

浯浯水。出琅邪靈門壷山。東北入濰。

段注琅邪郡靈門,見《前志》。今山東沂州府莒州州北百二十里有靈門城。《前志》靈門下曰:壷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淮。淮當作維。字之誤也。《水經注》曰:濰水,又北逕平昌縣故城東。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謂之巨平山。許愼言水出靈門山。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逕姑幕縣故城東。又東北逕平昌縣故城北。又東北流,注於濰水。今浯水自莒州流入渚城縣畍。東北流,逕安丘縣東南入濰水。

从水。吾聲。

段注五乎切。五部。

浯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9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914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692頁
4說文校箋第470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433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157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67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35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1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86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455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81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0797頁【補遺】第17637頁
14通訓定聲第1567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949頁【崇文】第3793頁
16說文句讀第1532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58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1011頁,第5字

浯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浯(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浯(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浯(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浯(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