湏
笔顺 反馈

复制

huì ㄏㄨㄟˋ mǐn ㄇㄧㄣˇ ㄒㄩ

氵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6E4F
汉语字典

氵部

12画

9画

左右结构

hui min xu

huì mǐn

IDMY

EMBC

VGO

31186

6E4F

[441132511134] 点、点、提、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湏字概述

折叠展开

〔湏〕字拼音是huì,mǐn,xū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2画。

〔湏〕字是左右结构

〔湏〕字仓颉码是EMBC 五笔是IDMY 四角号码是31186 郑码是VGO

〔湏〕字的UNICODE是6E4F。 十进制为28239,UTF-32:00006e4f,UTF-8:E6 B9 8F。

〔湏〕字的异体字是

湏的意思

折叠展开

1huìㄏㄨㄟˋ

基本解释

洗脸。

2mǐnㄇㄧㄣˇ

基本解释

古同“”,水流动的样子。

3ㄒㄩ

基本解释

古同“”。

湏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18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636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584頁,第5

說文》古文沫字。註詳五畫。

又,《集韻》:虎猥切,音賄──與潣同,水貌。

注解

〔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湏〕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uì、mǐn、x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頁

〔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uì] ⑴ 洗脸。 [mǐn] ⑴ 古同“潣”,水流动的样子。 [xū] ⑴ 古同“须”。

湏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湏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湏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荒內切頁碼375頁,第5

沬洒面也。从水未聲。

湏古文沬从𩑋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甲骨文)象人散髮就皿洒面之狀。」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从兩手捧倒皿,會以水沬洗之意,其偏旁或多或少。」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虎配反頁碼917頁,第5行,第2

湏洒面也。從水未聲。

反切………頁碼917頁,第5行,第3

古文沫從頁。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荒內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252頁,第6許惟賢980頁,第7

湏洒面也。

段注《律歷志》引《顧命》曰:王乃洮沬水。師古曰:沬,洗面也。《禮樂志》。霑赤汗。沬流赭。晉灼曰:沬,古靧字。《檀弓》。瓦不成味。鄭云:味當作沬。沬,靧也。按此沬謂瓦器之釉,如洗面之光澤也。

从水。未聲。

段注荒內切。十五部。

古文沬。从𠬞水。从頁。

段注各本篆作湏,解作从頁。今正。尚書。王乃洮頮水,《釋文》曰:《說文》作沬。云古文作頮。《文選》。頮血飲泣。李注曰:頮,古沬字。李注本作古文沬字。奪文耳。陸語尤可證。《說文》作頮。從兩手匊水而洒其面。會意也。《內則》作靧。從面,貴聲。葢漢人多用靧字。沬頮本皆古文。小篆用沬,而頮專爲古文。或奪其𠬞,因作湏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禮樂志》「沬流赭」,沫乃流沬,非靧字。

沬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42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95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715頁
4說文校箋第494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448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642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278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57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9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96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475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97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150頁【補遺】第17694頁
14通訓定聲第221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84頁【崇文】第3933頁
16說文句讀第1607頁
17說文新證第799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465頁,第7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220頁,第4字
20古字釋要第1045頁,第1字

湏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wash face; erroneously borrowed for DKW 43352 'necessary, must'

湏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湏(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湏(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湏(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湏(传抄·魏·魏石经古文汇编) 传抄 魏石经古文汇编

湏(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湏(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