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ㄅㄧˋ ㄆㄧˋ

氵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6FDE
汉语字典

氵部

17画

14画

左右结构

bi pi

形声字

ITHJ

EHUL

VNAN

36121

3456

6908

6FDE

[44132511125121132] 点、点、提、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横、撇、竖

濞字概述

折叠展开

〔濞〕字拼音是bì,pì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7画。

〔濞〕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濞〕字仓颉码是EHUL 五笔是ITHJ 四角号码是36121 郑码是VNAN 中文电码是3456 区位码是6908

〔濞〕字的UNICODE是6FDE。 十进制为28638,UTF-32:00006fde,UTF-8:E6 BF 9E。

〔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濞〕字的异体字是

濞的笔顺

折叠展开

濞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ㄅㄧˋ

基本解释

〔漾~〕见“”。

详细解释

——漾濞县,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县。

2ㄆㄧˋ

基本解释

〔滂~〕见“”。

详细解释

形容水流汹涌奔至所发出的声音。

《说文解字•水部》:“濞,水暴至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滂濞沆溉。”《文选•左思•吴都赋》:“濞焉汹汹,隐焉礚礚。”

河川名。位于大陆地区云南省境内,其流注入澜沧江。

ㄆㄧˋ

详细解释

〈书〉拟声词。模拟水流汹涌奔至发出的声音。

濞焉汹汹,隐焉濭濭(《文选‧左思‧吴都赋》)。

ㄆㄧˋ

濞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61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655頁,第35

標點整理本: 第604頁,第12

唐韻》、《集韻》、《韻會𡘋匹備切,音淠。
說文》:水暴至聲。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

又,滂濞,水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滂濞沆漑。

又,彭濞,蘊積貌。
淮南子・俶眞訓》:譬若周雲之蘢蓯,遼巢彭濞而爲雨。

又,懿濞,深邃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屑黶翳以懿濞。

又,《集韻》:平祕切,音贔。又,《廣韻》、《韻會》:匹詣切;《集韻》:匹計切,𡘋音媲──義𡘋同。

又,水名。
通典》:吐蕃有西洱海,東南流入西洱河,合流而東,號曰漾濞水。

六書故》:濞,與淠通。
集韻》:濞,通作𣹮

注解

〔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濞〕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ì、p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鼻,五行属

〔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 ⑴ 〔漾~〕见“漾”。 [pì] ⑴ 〔滂~〕见“滂”。

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濞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匹備切頁碼366頁,第27

濞水暴至聲。从水鼻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披傋反頁碼898頁,第5行,第2

濞水暴至聲。從水鼻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匹備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190頁,第2許惟賢953頁,第1

濞水暴至聲。

段注《上林賦》。滂濞沆漑。司馬彪曰:滂濞,水聲也。《洞蕭賦》。澎濞慷慨。一何壯士。《高唐賦》。濞洶洶其無聲。按滂濞雙聲。澎與滂同。

从水。鼻聲。

段注匹備切。十五部。

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25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923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698頁
4說文校箋第476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437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59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703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40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33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88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460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386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0890頁
14通訓定聲第249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58頁【崇文】第3829頁
16說文句讀第1552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92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018頁,第5字

濞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utilisé dans les noms de lieu)​

濞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濞(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濞(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濞(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濞(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濞(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濞(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