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dié ㄉㄧㄝˊ

片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7252
汉语字典

片部

13画

9画

左右结构

die

dié

形声字

THGS

LLPTD LNPTD

NXZF

24094

3655

7526

7252

[3215122151234] 撇、竖、横、横折、横、竖、竖、横、竖折/竖弯、横、竖、撇、捺

牒字概述

折叠展开

〔牒〕字拼音是dié 部首是片, 总笔画是13画。

〔牒〕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火。

〔牒〕字仓颉码是LLPTD LNPTD 五笔是THGS 四角号码是24094 郑码是NXZF 中文电码是3655 区位码是7526

〔牒〕字的UNICODE是7252。 十进制为29266,UTF-32:00007252,UTF-8:E7 89 92。

〔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牒〕字的异体字是

牒的笔顺

折叠展开

牒的意思

折叠展开

diéㄉㄧㄝˊ

基本解释

文书,证件。通~。度~。尺~。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片,葉( yè )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本义:简札。

2.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writing slip

版,札也。 —— 《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受牒而退。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截以为牒。 —— 《汉书·路温舒传》王牒石记。 —— 左思《吴都赋》

金牒;玉牒。

3.特指谱籍records of family pedigree

余读牒记。 —— 《史记·三代世表》。索隐:“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谱牒;家牒。

4.通常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official document

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 —— 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通牒;牒文(公文;文书);牒旨(命令);牒署(办理;管理)

5.书籍,簿册book and noetbook

壮志异时 (将来) 开史牒。 —— 宋·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其高第者上名牒。 —— 《后汉书·质帝纪》

6.讼辞,状子certificate

diéㄉㄧㄝˊ

详细解释

1.古代用来书写的小而薄的竹简或木片。

《墨子•公输》:“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汉书•卷五一•路温舒传》:“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2.官方文书或证件。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右师不厂对,受牒而退。”金•麻九畴〈许方村即事〉诗:“扑惨官始威,牒烦民更玩。”

最后通牒。

3.各种纪录文件。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4.讼状。

《魏书•卷四一•源子恭传》:“比加采访,略无证明,寻其表状,又复莫落,案牒推理,实有所疑。”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今乃知曾投此牒,岂得罪鬼神,使我受笞耶?”

5.绵织品。

《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锦绣绮纨。”

diéㄉㄧㄝˊ

详细解释

1.〈书〉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片等;泛指书籍。

史牒、谱牒。

2.〈书〉公文或凭证。

通牒、度牒。

牒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片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56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694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647頁,第1

唐韻》:徒叶切;《集韻》、《韻會》:達協切,𡘋音疊。
說文》:札也。从片,枼聲。
廣韻》:書板曰牒。
左傳・昭十五年》: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疏〕牒,札也。
戰國策》:孟嘗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之,不敢以爲言。
前漢・路溫舒傳》:取澤中蒲,截以爲牒。〔註〕小𥳑曰牒。又,〈匡衡傳〉: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註〕隨牒,謂隨選補之恆牒。

又,《玉篇》:譜也。
史記・封禪書》:有玉牒書。〈太史公自序〉:取之譜牒。

又,《淮南子・本經訓》:積牒旋石以備修碕。

又,《後漢・王符傳》:皆服文組綵牒。〔註〕牒卽今疊布。

又,揚子《方言》:牀上板。衞之北郊,趙魏之閒謂之牒。

又,《增韻》:官府移文謂之牒。又,《韻會》:訟辭亦曰牒。

說文》本作𤗣,《韻會》通作諜。

注解

〔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片部

〔牒〕字拼音是di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片、枼,五行属

〔牒〕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片,葉( yè )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是简札。

〔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ié] ⑴ 文书,证件

牒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牒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牒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徒叶切頁碼226頁,第5

𤗣

異體

𤗣札也。从片枼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田俠反頁碼577頁,第1行,第1

𤗣札也。從片枼聲。

鍇注臣鍇按:𭄘勰《文心雕龍》曰:「議政未定,短牒諮謀曰牒簡也。」葉在枝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徒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271頁,第2許惟賢557頁,第3

𤗣札也。

段注《木部》云:札,牒也。《左傳》曰: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司馬貞曰:牒,小木札也。按厚者爲牘。薄者爲牒。牒之言枼也。葉也。《竹部》䈎義略同。《史記》叚諜爲牒。

从片。枼聲。

段注徒叶切。八部。

牒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44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569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438頁
4說文校箋第285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275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988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69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60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5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7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281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230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071頁【補遺】第17063頁
14通訓定聲第56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97頁【崇文】第2385頁
16說文句讀第915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574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679頁,第2字

牒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ocuments, records; dispatch
  2. tablettes pour écrire, documents

牒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牒(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牒(简·秦·里耶) 里耶

牒(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牒(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牒(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牒(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牒(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牒(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牒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