璂
笔顺 反馈

复制

ㄑㄧˊ

王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7482
汉语字典

王部

15画

11画

左右结构

qi

GADF 86 、 GDWF 98

MGTCG

CEB

14114

7482

[112112211134121] 横、横、竖、提、横、竖、竖、横、横、横、撇、捺、横、竖、横

璂字概述

折叠展开

〔璂〕字拼音是qí 部首是王, 总笔画是15画。

〔璂〕字是左右结构

〔璂〕字仓颉码是MGTCG 五笔是GADF 86 、 GDWF 98 四角号码是14114 郑码是CEB

〔璂〕字的UNICODE是7482。 十进制为29826,UTF-32:00007482,UTF-8:E7 92 82。

〔璂〕字的异体字是

璂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ㄑㄧˊ

基本解释

古代皮件缝合处的玉饰。

璂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68頁,第19

同文書局本: 第740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692頁,第17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𡘋音其。
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璂。〔註〕鄭康成曰:讀如綦。綦,結也。皮弁之縫中,每貫結五采玉十二以爲飾。
》曰會弁如星是也。

注解

〔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璂〕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基

〔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í] ⑴ 古代皮件缝合处的玉饰。

璂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璂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璂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渠之切頁碼8頁,第21

𤪌

𤪌弁飾,往往冒玉也。从玉綦聲。

璂𤪌或从基。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虔離反頁碼48頁,第1行,第1

璂弁飾行行冐玉也。從玉綦聲。

鍇注臣鍇曰:「謂綴玉於武冠,若棊子之列布也。《左傳》曰『瓊冠玉,纓』是也。」

反切………頁碼48頁,第2行,第1

𤪌或從基。

鍇注臣鍇曰:「基聲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渠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55頁,第3許惟賢23頁,第2

璂弁飾也。往往冒玉也。

段注上也字依〈詩〉音義補。《弁師》曰: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琪。鄭司農云:故書會作䯤。䯤讀如馬會之會。謂以五采束髮也。琪讀如綦車轂之綦。按許謂以玉飾弁曰琪。與司農說同。後鄭則易琪爲綦。綦,結也。皮弁之縫中每貫結五采玉以爲飾,謂之綦。葢後鄭謂經琪字乃玉名。故易爲綦字。《曹風》。其弁伊騏。箋亦云騏當作綦。自用其《周禮》說也。許同先鄭說。往往,歴歴也。鄭云皪皪而處是也。

从王。綦聲。

段注渠之切。一部。

𤪌或从基。

𤪌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6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3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7頁
4說文校箋第12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10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3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6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6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2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7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10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10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87頁【補遺】第16180頁【補編】第14871頁
14通訓定聲第65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4頁【崇文】第133頁
16說文句讀第37頁
17章授筆記第18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27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4頁,第5字

璂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jade ornament

璂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璂(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璂(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璂(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璂(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璂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