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jiāng ㄐㄧㄤ qiáng ㄑㄧㄤˊ

田部 共19画 左右结构 U+7586
汉语字典

田部

19画

14画

左右结构

jiang qiang

jiāng qiáng

形声字

XFGG

NGMWM

YZKK

11116

3984

2914

7586

[5151211251211251211] 横折、横、竖折折钩、横、竖、提、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横

疆字概述

折叠展开

〔疆〕字拼音是jiāng,qiáng 部首是田, 总笔画是19画。

〔疆〕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土。

〔疆〕字仓颉码是NGMWM 五笔是XFGG 四角号码是11116 郑码是YZKK 中文电码是3984 区位码是2914

〔疆〕字的UNICODE是7586。 十进制为30086,UTF-32:00007586,UTF-8:E7 96 86。

〔疆〕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疆〕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疆〕字的异体字是

疆的笔顺

折叠展开

疆的意思

折叠展开

1jiāngㄐㄧㄤ

基本解释

地域,领域,边界。~土。~宇(国土)。~界。~场(战场)。~陲(边境)。边~。海~。

极限。万寿无~。

划分界限:“楚子~之”。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金文从土,彊声。彊,从弓,从畺( jiāng ,田界)。从“”,表示以弓记步,即以弓来丈量土地。本义:田界。

2.同本义field

畺,界也。从畕、三,其界畫也。指事。 —— 《说文》疆埸有瓜。 —— 《诗·小雅·信南山》有掌疆。 —— 《周礼·夏官》

疆陇(田界);疆畛(地界;界限);疆畎(指田地,垄亩沟渠)

3.引申为国界、边界border

出疆必请。 —— 《礼记·曲礼》固封疆。 —— 《礼记·月令》

疆宇(疆界的四陲。引申为国土);疆吏(驻防边疆的官吏);疆事(边疆的事故。多指边界的冲突、争执而言);疆略(疆界;境界);疆圻(疆界)

4.疆域territory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 《周礼·大司徒》禳于畺及郊。 —— 《周礼·肆师》。注:“五百里。”按,王畿界也。

疆易(疆土,领土);疆壤(地域);疆地(疆土,领土)

5.止境;穷尽limit

以逞无疆之欲。 —— 《左传·成公二年》

疆理(境界;界限);疆顿(停留不能前进)

动词

划定界限 delimit 先王疆理天下。——《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疆里(界限,指定的范围)

形容词

通“”。强大;强盛 strong 管仲去 鲁入齐, 鲁弱而齐疆。——《风俗通义·穷通》 又如:疆固(强盛坚固);疆毅(刚强坚毅);疆直(刚强正直)

2qiángㄑㄧㄤˊ

基本解释

同“彊(强)”,强大。

详细解释

1.土地的界限、边界。

《诗经•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

疆界。

2.国土。

宋•苏轼〈生擒西蕃鬼章奏告〉:“恭行天诛,非贪尺寸之疆。”

疆域、异疆。

3.极限、止境。

《易经•坤卦•彖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万寿无疆。

4.姓。如汉代有疆华。

划分界限。

《诗经•大雅•绵》:“迺疆迺理,迺宣迺亩。”《宋书•卷六四•何承天传》:“良守疆其土田,骁帅振其风略。”

jiāngㄐㄧㄤ

详细解释

1.(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边界。

疆城、边疆。

2.领土;疆域。

开疆扩土、疆土。

3.极限;尽头。

万寿无疆、无疆之福。

4.指新疆。

南疆(新疆天山以南的地区)、北疆。

5.姓。

jiāngㄐㄧㄤ

疆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28頁,第21

同文書局本: 第766頁,第33

標點整理本: 第719頁,第1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居良切,音薑。
說文》本作畺,界也。
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无疆。
書・泰誓》:我武惟揚,侵于之疆。
詩・小雅》:萬壽無疆。〔箋〕疆,竟界也。
左傳・桓十七年》: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註〕爭疆界也。

又,《詩・大雅》:迺疆迺理。〔朱註〕疆謂畫其大界。
左傳・宣八年》:楚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註〕正其界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掌疆。〔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

又,《集韻》或作彊。賈誼〈新書〉:衞侯名辟彊。辟彊,天子之事也,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燬。

又,或作壃。
史記・晉世家》:出壃乃免。

又,《正韻》:蠶白也。

又,《集韻》、《正韻𡘋巨兩切,强上聲。
周禮・地官・草人》:疆㯺用蕡。〔註〕疆㯺,疆堅者。〔釋文〕疆,其兩反。

又,《字彙補》:北方謂土焦曰疆。見《轉注古音》。

注解

〔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疆〕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āng、qi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彊、土、;、󰓬、畺,五行属

〔疆〕字造字法是形声。金文从土,彊声。彊,从弓,从畺( jiāng ,田界)。从“弓”,表示以弓记步,即以弓来丈量土地。本义是田界。

〔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āng] ⑴ 地域,领域,边界⑵ 极限⑶ 划分界限:“楚子~之”。 [qiáng] ⑴ 同“彊(强)”,强大。

疆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疆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疆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居良切頁碼459頁,第2

畺界也。从畕;三,其界畫也。

疆畺或从彊、土。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甲骨文)从弓,从畕……此古者以弓紀步之證。」「从畕象二畕相比,界畫之誼已明,知畕與畺為一字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九商反頁碼1078頁,第7行,第1

疆界也。從畕,三其界畫。

鍇注臣鍇曰:「今《周禮》畺字如此,指事。」

反切………頁碼1078頁,第7行,第2

畺或從土彊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居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789頁,第3許惟賢1212頁,第3

疆界也。

段注《七月》。萬壽無疆。傳曰:疆,竟也。《田部》曰:界,竟也。然則畺界義同。竟境正俗字。《信南山》。我疆我理。傳曰:疆,畫經界也。理,分《地理》也。緜曰:乃疆乃理。《江漢》曰:于疆于理。其義皆同。經界出於人爲。《地理》必因地阞。二者必相因而至。不知地阞則水不行。

从畕。三其介畫也。

段注介各本作界。今正。介,畫也。畫,介也。二字義同。居良切。十部。

畺或从土。彊聲。

段注今則疆行而畺廢矣。惟《周禮》有畺。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多借竟為之,音同故也。

疆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11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173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72頁
4說文校箋第611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546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202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38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79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90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63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587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484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387頁【補遺】第18017頁
14通訓定聲第361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12頁【崇文】第4845頁
16說文句讀第2006頁
17說文新證第916頁,第4字
18章授筆記第574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390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264頁,第4字

疆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oundary, border, frontier
  2. Grenze (S)​, Jiang (Eig, Fam)
  3. limite, frontière

疆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疆(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疆(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疆(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疆(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疆(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疆(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疆(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疆(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疆(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疆(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疆(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