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ㄆㄧˇ ㄧㄚˇ shū ㄕㄨ

疋部 共5画 独体字 U+758B
汉语字典

疋部

5画

独体字

pi ya shu

shū

会意字

NHI

NYO

XII

17801

3988

8166

758B

[52134] 横撇/横钩、竖、横、撇、捺

疋字概述

折叠展开

〔疋〕字拼音是pǐ,yǎ,shū 部首是疋, 总笔画是5画。

〔疋〕字是独体字 五行属水。

〔疋〕字仓颉码是NYO 五笔是NHI 四角号码是17801 郑码是XII 中文电码是3988 区位码是8166

〔疋〕字的UNICODE是758B。 十进制为30091,UTF-32:0000758b,UTF-8:E7 96 8B。

〔疋〕字的异体字是

疋的笔顺

折叠展开

疋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ㄆㄧˇ

基本解释

同“”。

详细解释

1.同“elegance

2.另见 pǐ。

2ㄧㄚˇ

基本解释

古同“”,《尔雅》亦作《尔疋》。

详细解释

量词。计算布帛类纺织品的单位。

两疋布。

3shūㄕㄨ

基本解释

脚。

详细解释

1.脚。

《说文解字•疋部》:“疋,足也。”

2.二一四部首之一。

记。

《广韵•上声•语韵》:“疋,记也。”

1ㄆㄧˇ

详细解释

雅的古字。

《说文解字•疋部》:“疋,古文以为诗大雅字。”

2shūㄕㄨ

详细解释

1.足;脚。专指腓肠以下。

2.二一四部首之一。

3ㄧㄚˇ

详细解释

量词。用于计算布帛类纺织品。同“”。

布十疋。

1shūㄕㄨ

2ㄆㄧˇ

疋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3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767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720頁,第68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𡘋音蔬。
說文》:足也。〈弟子職〉:問疋何止。

又,《集韻》:寫與切,音胥。又,所據切,音絮──義𡘋同。

又,《廣韻》:疎舉切;《集韻》:爽阻切,𡘋音所──記也。

又,《廣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𡘋音雅──正也。古文爲《詩・大雅》字。
晉書・南陽王模傳》:安定太守賈疋。

又,《五音集韻》:譬吉切,音匹。
小爾雅》:倍兩謂之疋。二丈爲兩,倍兩四丈也。
韻會》:按,古文、大小〈雅〉、《爾雅》字本作疋,今文皆作雅,而疋字但音匹矣。

又,《集韻》:足,古作疋。註詳部首。

注解

〔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疋部

〔疋〕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ǐ、yǎ、shū,独体字,可拆字为乛、龰,五行属

〔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ǐ] ⑴ 同“匹”。 [yǎ] ⑴ 古同“雅”,《尔雅》亦作《尔疋》。 [shū] ⑴ 脚。

疋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疋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疋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所菹切頁碼63頁,第2

疋足也。上象腓腸,下从止。《弟子職》曰:「問疋何止。」古文以爲《詩大疋》字。亦以爲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記也。凡疋之屬皆从疋。

附注段玉裁本作「《詩・大雅》」,並注:「雅,各本作疋,誤。」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金文『足』、『疋』同字。戰國文字開始分化,把『足』字上部寫成『口』形,『疋』字上部則寫成『○』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師阻反頁碼179頁,第7行,第1

疋足也。上象腓腸,下從止。《弟子職》曰:「問疋何止?」古文以爲《詩・大疋》字,亦以爲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記也。凡疋之屬,皆從疋。

鍇注臣鍇曰:「腓脛,中腸也。《弟子職》,《禮》篇也;《詩・大疋》即音雅;『疋,記也』則音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所菹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36頁,第4許惟賢151頁,第4

疋足也。上象腓腸。

段注《肉部》曰:腨,腓腸也。

下从止。

段注止,下基也。

《弟子職》曰:

段注《弟子職》、《管子》書篇名。《漢・藝文志》以列於《孝經》十一家。是其單行久矣。

問疋何止。

段注謂問尊長之臥。足當在何方也。《內則》曰:將衽。長者奉席。請何止。止一作趾。足也。

古文㠯爲《詩・大雅》字。

段注雅各本作疋。誤。此謂古文叚借疋爲雅字。古音同在五部也。

亦㠯爲足字。

段注此則以形相似而叚借。變例也。

或曰胥字。

段注此亦謂同音叚借。如府史胥徒之胥徑作疋可也。

一曰疋記也。

段注記下云疋也。是爲轉注。後代改疋爲疏耳。疋疏古今字。此與足也別一義。

凡疋之屬皆从疋。

段注所菹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大雅字,古雅讀烏,與疋近。大雅之本字當作夏。疋部今作疏,今寫字古亦讀疏。

白话解释

人的脚。上部像小腿肚,下部采用“止”的字形。《弟子职》上记述说:“问足放在何处。”古文中把“疋”用作《诗经 • 大雅》的 “雅”字。也把“疋”用作“足”字。另一种说法认为,“疋”是“胥吏”的“胥”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疋”是“记”的意思。所有与疋相关的字,都采用“疋”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二形,都上像人的腿肚,即小腿上鼓起的肉;下從,外像腳掌的邊緣,右上翹為大腳趾,即左腳掌。合而觀之,正像人之足。另一形作,只是上像右腳掌,下像腿肚,不影響其音、義。金文作,下像左腳掌,腿肚則用線條表現。戰國文字三例,都上像腿肚,下像左腳掌,大同而小異。篆文作,承自戰國文字。隸書作,全據篆文之形。楷書之形雖承自隸書之體,然變形甚多,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除甲文第三例,取象右腳掌,餘都由象形止加不成文的實象腿肚而成。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24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82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148頁
4說文校箋第87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82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28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49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19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2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51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88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65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785頁【補遺】第16402頁
14通訓定聲第162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81頁【崇文】第721頁
16說文句讀第248頁
17說文新證第141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97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二冊,第610頁,第3字
20古字釋要第231頁,第1字

疋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oll, bolt of cloth; foot
  2. Radikal Nr. 103 = Rolle Kleiderstoff, Stoffballen , (English: a bolt (of cloth)​)​ ; Frechdachs (S)
  3. compagnon, égaler, rivaliser, assortir, apparier, (classificateurs pour les chevaux, les mules, les tissus)​, personne ordinaire, (classificateur des étoffes)​, 103e radical

疋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疋(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疋(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疋(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疋(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疋(甲骨文·商·组类不明) 甲骨文 组类不明

疋(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疋(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疋(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疋(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疋(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疋(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疋(简·楚〔战国〕·仰天湖) 楚〔战国〕 仰天湖

疋(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疋(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疋(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疋(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疋(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疋(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疋(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疋(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疋(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疋(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