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ㄑㄧˊ

礻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7948
汉语字典

礻部

8画

4画

左右结构

qi

形声字

PYRH

IFHML

WSPD

32221

4362

3877

7948

[45243312] 点、横撇/横钩、竖、点、撇、撇、横、竖

祈字概述

折叠展开

〔祈〕字拼音是qí 部首是礻, 总笔画是8画。

〔祈〕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木。

〔祈〕字仓颉码是IFHML 五笔是PYRH 四角号码是32221 郑码是WSPD 中文电码是4362 区位码是3877

〔祈〕字的UNICODE是7948。 十进制为31048,UTF-32:00007948,UTF-8:E7 A5 88。

〔祈〕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祈〕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祈〕字的异体字是

祈的笔顺

折叠展开

祈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ㄑㄧˊ

基本解释

向神求福。~祷。~福。~年。

请求。~请。~求。~望。敬~照准。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示,斤声。本义:向上天或神明求福。

2.同本义pray

祈,求福也。 —— 《说文》掌六祈。 —— 《周礼·大祝》祭有祈焉。 —— 《礼记·郊特牲》

祈场(向神祈祷的场所);祈祝(祈求祝福);祈死(祈求速死);祈克(祈求克敌);祈祉(祈求幸福);祈祓(祈神除灾去秽);祈战(祈求战胜)

3.请求;希望entreat; request; wish

不祈土地。 —— 《礼记·儒行》以祈尔爵。 —— 《诗·小雅·宾之初筵》

祈喜(求福);祈借(求借)

形容词

通“”。大 big。如:祈寒(严寒)

名词

假借为 “”。古称天子直辖之地 capital《祈父》,刺宣王也。——《诗·小雅·祈父序》孔颖达《疏》:“当作畿字,今作圻。”

ㄑㄧˊ

详细解释

1.向神明求福。

《说文解字•示部》:“祈,求福也。”《诗经•周颂•噫嘻•序》:“〈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汉•郑玄•注:“祈,犹祷也,求也。”《礼记•月令》:“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

祈祷、祈福。

2.请、求。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发彼有的,以祈尔爵。”汉•毛亨•传:“祈,求也。”《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惮耕稼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乐。”

祈求、祈请。

1.京城千里之地。

《诗经•小雅•祈父•序》:“〈祈父〉,刺宣王也。”汉•郑玄•笺:“祈、圻、畿同。”

2.姓。如晋代有祈嘉,元代有祈望芳。

ㄑㄧˊ

详细解释

1.向神佛求福。

祈寿、祈年、祈雨、祈福。

2.〈书〉请求;盼望。

祈望、祈请、敬祈光临。

3.姓。

祈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40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801頁,第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渠希切,音旂。
說文》:求福也。
書・召誥》:祈天永命。
詩・小雅》:以祈甘雨。

又,《爾雅・釋言》:叫也。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註〕祈,𡂢也──謂有災變,號呼吿於神以求福。𡂢,音叫。

又,報也、吿也。
詩・大雅》:以祈黃耉。〔疏〕報養黃耉之老人,酌大斗而嘗之,以吿黃耉將養之也。

亦作蘄。
荀子・儒效篇》:跨天下而無蘄。

又,通圻。
書・酒誥》:圻父薄違。
詩・小雅》作祈父。毛萇曰:祈、折、畿𡘋同。

又,同「祁」。
書・君牙》:冬祁寒。
禮・緇》作祈寒。

又,《集韻》:古委切,音詭──同「䃽」,祭山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其祈沈以馬。

注解

〔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祈〕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斤,五行属

〔祈〕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示,斤声。本义是向上天或神明求福。

〔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í] ⑴ 向神求福⑵ 请求⑶ 姓。

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祈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渠稀切頁碼4頁,第5

異體𣂘

祈求福也。从示斤聲。

附注按:羅振玉認為甲骨文、金文「从旂、从單,蓋戰時禱于軍旗之下。會意。」王國維謂「假借為祈求之祈」。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近離反頁碼33頁,第4行,第2

祈求福也。從示斤聲。

鍇注臣鍇按:斤、祈以今聲韻之家,所以言傍紐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渠稀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4頁,第3許惟賢10頁,第4

祈求福也。

段注祈求雙聲。

从示。斤聲。

段注渠稀切。古音在十三部。音芹。此如旂字。古今音異。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祈求也。

祈从斤聲,在諄部,本讀如芹,因諄部與[脂]部對轉[一]故得讀如旂。

祈从斤聲,本讀如芹,在諄部(欣韻),諄[脂]對轉,故讀如旂。[一]諄部与之部無對轉關係,祈字當歸段氏脂郭,脂諄正對轉。故疑「之」字為脂字之音誤。

白话解释

祈,向神灵求福。字形采用“示”作边旁,“斤”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從單,從斤;或從㫃作「?」,從單、從旂。單像兵器之形,旂為古代軍事旗幟,竿頭繫鈴,卜辭中無祈匄之義。金文「祈」字多半從旂、從單,與甲骨文同;有時省去「單」,從㫃、斤聲,表示戰時禱於軍旗之下,金文其餘諸形皆「?」之省變或借字。戰國文字從示、斤聲,與篆文構形相同。《說文・示部》:「祈,求福也。从示、斤聲。」從示,表示與祝禱告求相關;從斤,表示音讀,本義為向神求福。在六聲中屬於形聲。

祈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20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38頁
4說文校箋第5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5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7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4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5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17頁【補遺】第16159頁【後編】第18201頁
14通訓定聲第315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5頁【崇文】第57頁
16說文句讀第15頁
17章授筆記第7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17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4頁,第1字

祈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ray; entreat, beseech
  2. bitten, erfreuen , Andacht (S)
  3. supplier, implorer, prier

祈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祈(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祈(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祈(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祈(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祈(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祈(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祈(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祈(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祈(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祈(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祈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