祴
笔顺 反馈

复制

gāi ㄍㄞ

礻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7974
汉语字典

礻部

11画

7画

左右结构

gai

gāi

PYAA

IFIT

WSHE

33250

7974

[45241132534] 点、横撇/横钩、竖、点、横、横、撇、竖、斜钩、撇、点

祴字概述

折叠展开

〔祴〕字拼音是gāi 部首是礻, 总笔画是11画。

〔祴〕字是左右结构

〔祴〕字仓颉码是IFIT 五笔是PYAA 四角号码是33250 郑码是WSHE

〔祴〕字的UNICODE是7974。 十进制为31092,UTF-32:00007974,UTF-8:E7 A5 B4。

祴的意思

折叠展开

gāiㄍㄞ

基本解释

古代乐章《九夏》之一:“以教~乐。”

堂下阶前砖砌的路。

古西域部落名。

祴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9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843頁,第20

標點整理本: 第804頁,第6

唐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正韻》:柯開切,𡘋音該──〈祴夏〉,古樂章名。
周禮・春官》:鐘師以鐘鼓奏〈九夏〉有〈祴夏〉。〔註〕祴讀爲陔鼓之陔。客醉而出,奏〈陔夏〉。又,〈笙師〉:舂牘、應、雅,以敎祴樂。〔註〕〈祴夏〉之樂有牘、應、雅三器,皆舂於地以作聲,客醉而出奏之,以爲行步之節,明不失禮也。

又,通作陔。
儀禮・鄕飮酒禮》:賓出奏陔。〔註〕陔,〈陔夏〉也──陔之言戒也。

又,《集韻》:訖黠切,音頡──義同。

又,《韻會》:居膎切,音佳──塼道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堂塗〔註〕:若今令甓祴。〔疏〕令音零;甓,薄歷反──今之塼也;祴則塼道者也。

注解

〔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祴〕字拼音是gā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戒

〔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āi] ⑴ 古代乐章《九夏》之一:“以教~乐。”⑵ 堂下阶前砖砌的路。⑶ 古西域部落名。

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祴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祴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古哀切頁碼4頁,第18

祴宗廟奏祴樂。从示戒聲。

附注段玉裁注:「宗廟中賓醉而出,奏《祴夏》,故字從示。」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古來反頁碼34頁,第7行,第1

祴宗廟奏祴樂。從示戒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古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8頁,第1許惟賢11頁,第8

祴宗廟奏祴樂。

段注宗廟中賔醉而出。奏祴夏故字從示。

从示。戒聲。

段注古哀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晐備。

祴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21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39頁
4說文校箋第6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6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9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頁,第23字
11標注說文第5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6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36頁【補遺】第16163頁【補編】第14870頁【後編】第18203頁
14通訓定聲第782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8頁【崇文】第69頁
16說文句讀第19頁
17章授筆記第9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18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7頁,第3字

祴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祴(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祴(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祴(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祴(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祴(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祴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