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qín ㄑㄧㄣˊ

禾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79E6
汉语字典

禾部

10画

5画

上下结构

qin

qín

会意字

DWTU

QKHD

COMF

50904

4440

3956

79E6

[1113431234] 横、横、横、撇、捺、撇、横、竖、撇、点

秦字概述

折叠展开

〔秦〕字拼音是qín 部首是禾, 总笔画是10画。

〔秦〕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火。

〔秦〕字仓颉码是QKHD 五笔是DWTU 四角号码是50904 郑码是COMF 中文电码是4440 区位码是3956

〔秦〕字的UNICODE是79E6。 十进制为31206,UTF-32:000079e6,UTF-8:E7 A7 A6。

〔秦〕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秦〕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秦〕字的异体字是

秦的笔顺

折叠展开

秦的意思

折叠展开

qínㄑㄧㄣˊ

基本解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 zhāo )~暮楚。~晋之好。~楼楚馆(旧时指妓院)。

中国朝代名。~代。~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

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2.秦,部落名 Qin tribe。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 —— 《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

3.古国名 Qin state。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4.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the Qin Dynasty

秦王不说。 —— 《战国策·魏策》秦灭 韩亡 魏。秦王色挠。

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5.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China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 —— 《乐府诗选》

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6.古地区名 Qin district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7.陕西省的简称 Shanxi province。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8.通“”。蝉的一种。螓首a cicada-like insect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qínㄑㄧㄣˊ

详细解释

1.朝代名。参见“秦朝”条。

2.大陆地区陕西省的简称。

3.姓。如宋代有秦观。

qínㄑㄧㄣˊ

详细解释

1.古国名。周朝诸侯国,后为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

2.朝代名(221B.C.—206B.C.)。秦王嬴政所建,后为项羽所灭。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

3.陕西的别称。

秦腔、秦川。

4.姓。

秦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禾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38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851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812頁,第21

古文: 𣜈

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𡘋音螓──國名。
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
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䑕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
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
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又,三秦。
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又,大秦國。
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又,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既滅,支庶以爲秦氏。

又,《說文》:一曰秦,禾名。

又,叶慈良切,音牆。
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注解

〔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秦〕字拼音是qí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𡗗、禾,五行属

〔秦〕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是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ín] ⑴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⑵ 中国朝代名⑶ 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秦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匠鄰切頁碼230頁,第29

秦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

𥠼

異體𣜈𥢮𥣠

𥠼籒文秦从秝。

附注徐鍇繫傳:「舂禾為秦,會意字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廾持午(杵)以舂二禾,《說文》籀文承此形。金文或加『𦥑』,為《說文》小篆釋形所本。戰國文字多省廾形。二禾或省為一禾,秦以後遂从一禾。」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自人反頁碼590頁,第4行,第2

𥠼伯益之後所封國也,地宜禾,從禾、舂省。一曰秦,禾名也。

鍇注臣鍇曰:「伯益,禹之臣也,爲舜虞。按《史記・秦本紀》:顓頊之裔孫曰女脩,吞玄鳥之卵,生子大業;大業娶少典之子,曰女華,生大費。大費與禹平水土巳成,舜曰:『咨爾費,贊禹功,賜女皁游,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爲柏翳,賜姓嬴氏。費生二子: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玄孫曰費昌,昌去桀歸湯爲御,以敗桀於鳴條。大廉玄孫曰中衍,大戊使御而妻之,遂世佐殷爲諸侯。玄孫曰中潏,保西陲,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俱事紂。與紂俱死,蜚廉在外,歸無所報,葬霍太山。蜚廉子曰季勝,勝生孟増,幸于周成王,是爲宅臯狼。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以御幸於穆王,封於趙。趙衰其後也。蜚廉子曰悪來革早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㫄臯,㫄皐生太几,太几生大駱,大駱生非子,皆姓趙氏,非子居犬丘爲孝王,主馬汧渭之閒,孝王分之土爲附庸而邑之秦。徐廣云:『天水隴西秦亭也。』續嬴氏後,號曰秦嬴。生秦侯,秦侯生公伯,公伯生秦仲,見於《詩》,與杜預《春秋釋例》同。大唐《天潢玉諜》云:『伯翳即伯益也。』故云是爲伯翳。舂禾爲秦,會意字也。少昊即黃帝之子,玄囂青陽也,初爲已姓,後爲嬴姓。顓頊,昌意之子,即少昊弟之子同姓。故《史記》,秦承顓頊伯翳之後爲嬴姓。春秋郯莒皆少昊後,嬴姓。按《淮南子》:『洛水輕利宜禾。』洛水即出秦地。」

反切………頁碼592頁,第1行,第1

籒文從秝。

鍇注臣鍇曰:「從二禾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匠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306頁,第1許惟賢571頁,第6

𥠼伯益之後所封國。

段注鄭詩諩曰:秦者,隴西谷名。於《禹貢》近雍州鳥鼠之山。堯時有伯翳者。實臯陶之子。佐禹治水。水土旣平。舜命作虞官。掌上下草木鳥獸。賜姓曰嬴。歷夏商興衰。亦世有人焉。周孝王使其末孫非子養馬於汧渭之間。孝王封非子爲附庸。邑之於秦谷。至曾孫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國人美之。秦之變風始作。按伯益,伯翳實一人。臯陶之子也。今甘肅秦州淸水縣有故秦城。《漢・地理志》之隴西秦亭,秦谷也。

地宜禾。从禾,舂省。

段注地宜禾者,說字形所以从禾从舂也。《職方氏》曰:雍州穀宜黍稷。豈秦穀獨宜禾與。匠鄰切。十二部。按此字不以舂禾會意爲本義,以地名爲本義者,通人所傳如是也。

一曰秦,禾名。

段注此別一義。

籒文秦。从秝。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禾名或為本訓,地名不過為標識,非獨秦宜禾也。

一曰禾名。當是本訓。

禾名或為本訓。

白话解释

秦,伯益的后代所受封的帮国。秦地宜稼穑禾谷。字形采用“禾”和有所省略的“舂”会义。一种说法认为“秦”是禾谷的名称。

字形解说

甲文的字形像雙手持杵擣秝以取穀粟之形。金文、戰國文字或與甲文同,或省略兩手,或像雙手持杵擣禾以取穀粟之形。秝與禾或覆重或否,並不影響字義,乃古文字衍化之通例。篆文像雙手持杵擣禾以取穀粟,《說文》籀文與甲文同。隸變作,楷書作秦。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秦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53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580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46頁
4說文校箋第291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280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100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72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65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48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79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287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235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7228頁【補遺】第17085頁
14通訓定聲第3319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611頁【崇文】第2441頁
16說文句讀第939頁
17說文新證第577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300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656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90頁,第1字

秦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feudal state of Qin; the Qin dynasty (from which the name 'China' comes)
  2. Qin (Eig, Fam)​, Qin, auch Ch’in oder Ts’in, (778 v. Chr. – 207 v. Chr.)​ war ein Königreich in China während der Zeit der Frühlings- und Herbstannalen sowie der Zeit der Streitenden Reiche. Der Staat Qin verfolgte eine expansive Politik, die dazu führte, dass es ganz China zum ersten Mal vereinte und zur Gründung der Qin-Dynastie führte. Der Ahnenname des Hauses Qin lautet Yíng 嬴 , der Clanname ebenso wie das Reich: Qin.
  3. riz, (nom de famille)​

秦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秦(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秦(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秦(甲骨文·商·历无名间) 甲骨文 历无名间

秦(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秦(金文·商·商) 金文

秦(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秦(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秦(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秦(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秦(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秦(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秦(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秦(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秦(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秦(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秦(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秦(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秦(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秦(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秦(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秦(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秦(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秦(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秦(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秦(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秦(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